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介绍 >> 麻醉科>> 科室动态 >>正文

科室动态

【学术交流】保护器官,改善预后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围术期器官保护分会2018学术年会举行

作者:陈晓云/文、李怀瑾/图 来源:麻醉科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8-06-27
字号:+-14

  近年来,麻醉医生在保障患者围手术期安全的基础上,更多地开始关注麻醉药物、麻醉方法对于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对于免疫功能的调节,甚至对于肿瘤患者转移复发的干预作用。6月23日~24日,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围术期器官保护分会2018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外的麻醉临床科研专家用他们的研究结果诠释一个主题:器官保护——从术中到围术期。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围术期器官保护分会成立于2015年,宗旨为推动器官保护研究,构建跨学科及多中心协作平台,制定器官保护标准,为病患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成立三年以来,在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王东信教授的领导下,组织发展迅速,已经开展了2项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多中心研究,相关结果已开始陆续发布,成绩斐然。会议开场,宽幅的LED屏幕播放着成立以来的团队成长壮大和工作进程重点。紧凑而宏大的背景音乐把与会者带入了重学术重实干的学会氛围里。

3.jpg

  本次召开的围术期器官保护年会还联合中华麻醉学会五官学组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一起主办了眼耳鼻喉口腔麻醉论坛与第四届围术期医学国际论坛。

4.jpg

  在开幕式上,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会长李立环、秘书长敖虎山、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天佐纷纷致辞祝贺,对于围术期器官保护分会的成绩和努力给予充分肯定。

  王东信主任委员在致辞中谈到,“在医学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努力在围术期管理的循证医学中发出更多的声音、提供更多的证据——一切以病人转归作为麻醉选择和围术期治疗的依据。麻醉是一个越来越被需求的专业,让麻醉发挥它更大的作用是我们的目标,是分会立足的根基。而实践中研究工作的展开还要结合更多的人文基础。”

8.jpg

  开幕式后为主题报告。李天佐教授的报告《如何看待麻醉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是近年来麻醉的热点话题。报告中荟萃总结了各类麻醉药对于肿瘤复发的影响,研究还在继续扩大进行中,其实际意义不言而喻,大家期盼着麻醉药在围术期“保命”的同时也能参与“治病”!

9.jpg

  王东信教授则汇报了几项多中心临床研究的进展,包括吸入与静脉麻醉对老年肿瘤患者术后结局的影响,右美托咪定辅助镇痛对老年肿瘤患者术后结局的影响。学者们研究麻醉药的作用已经不仅从术中扩展到围术期,着眼点已经从围术期扩展到术后结局。与会专家提出,研究麻醉药物对术后结局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讨疾病的差异。

10.jpg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马大青教授讲述了细胞死亡机制与围术期器官损伤;日本Hirota教授报告了脓毒血症与orexin系统的关系。澳大利亚Craig Anderson教授《如何避免临床科研中的常见错误》则回应了前面提出的问题:有些临床实验虽然有了阳性发现,但是要甄别它的影响因素从而避免结论的偏差;一个看似满意的结果如何在机理上深层剖析它,找到真正的因果关系……

  23日下午和24日上午,共有十场分题讲座在五个分会场进行,让选择障碍者颇费踌躇。心血管麻醉专场是重头戏,李立环教授的讲座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给心脏手术中血压、心率的管理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敖虎山教授从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的角度就“未病”治疗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美国孟令忠教授的《血流动力学管理和病人结局:明确目标导向治疗的目标》提出不再把血压作为导向治疗的唯一目标,真正关乎器官保护和患者预后的应该是器官血流量和氧供。

  跨学科专场吸引了大量麻醉同行的关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孙新宇老师和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王雪花老师分别就外科病人的焦虑抑郁和老年患者的睡眠紊乱进行讨论,为麻醉科医生更好地参与围术期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科研专场是围术期器官保护分会年会的特色内容,每一次都是听者芸芸。本次年会上,北京友谊医院薛富善教授、徐州医学院麻醉学院曹君利教授分别介绍了开展临床与基础研究的经验体会和展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统计室的姚晨教授和李雪迎、朱赛楠老师分别就临床研究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进行了讲解。他们的讲座受到了研究生们的热烈欢迎,讲座结束后还被“围困”很久不能离去。

1111.jpg

  围术期器官保护是分会年会的特色内容。本次年会设立了脑保护、肺保护、麻醉与肿瘤患者预后、ERAS和危重症医学专场。另外,随着超声在临床麻醉中的辅助作用越来越多,近几年论坛必设的超声培训workshop也吸引了大量同道。

  五官学组的加入,带来这届会议的另一个亮点。两个专场讲座都是座无虚席。临床中五官科的困难气道常常需要两个乃至更多的科室共同面对,麻醉前和围术期多学科合作管理才能够保障患者最大限度的安全。在专场报告中,耳鼻喉科、口腔麻醉和整形科专家与麻醉科医生共同讨论气道管理,为处理困难气道经验不足的医生带来了新知。

  本次会议还开设了中青年论文竞赛专场,来自全国各地十余位青年才俊的优秀论文参赛。大家欣喜地看到了一些思路新颖、见解独到的研究成果,显示出中青年麻醉工作者在科研探索方面的积极进取精神。

32.jpg

  这场大会内容丰富,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收获。不同学科专家的参与授课使大家获得更多元化的经验。一直以来,开展围术期器官保护的临床科学研究,就是着眼于解决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使患者受益!未来,各位麻醉专家仍将继续努力,挖掘麻醉药对疾病和生理过程的积极影响,在手术中做到良好的器官保护,促进患者在手术之后走向积极的康复之路!

33.jpg

(麻醉科  陈晓云/文、李怀瑾/图)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