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壮丽中国画卷,精彩医者人生

【共绘壮丽西藏之画卷,书写最美人生第三极】张欣:在最接近天际线的地方守护新生

来源:援藏医疗队员 发布时间:2021-08-12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西藏,一个你可以将灵魂存储的地方。高原的云彩,蓝蓝的天,皑皑的雪山,一个曾如此遥远的地方,而今却真实的踩在脚下。2020年7月底,作为国内顶尖学科,也是北大医院援藏名牌科室——儿科派出的第四位援藏专家,怀揣着“大病不出藏”的根本目标,本着“医教研齐抓”的真实理想,张欣在最接近天际线的地方守护新生。

  抢救危重症,大病不出藏

未标题-1.jpg

  作为重症专业的医生,抢救危重患儿是张欣的职责所在,在西藏工作期间,她参与了多次抢救,活跃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和儿童重症监护室之间。

  2020年国庆节期间,儿童重症监护室收治了3名从日喀则转来的重症患儿,都表现为呕吐、肌无力,一例患儿有意识障碍呈嗜睡状态,一例最重的患儿合并呼吸停止,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呈昏迷状态,这几例病例有一个共同的诱因就是食用了陈年羊肉。经过细致的查体,结合病史,张欣考虑为食物中某种毒素引起可能性大,决定请神经内科、感染科、急诊科共同会诊进一步明确诊断,同时给予非常必要的血液净化治疗。血液净化治疗目前已经是重症专业常规治疗方法,但在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尚不能独立开展。于是,张欣便开始了大胆尝试,由儿科自主制定血液净化方案,这也是首次。病情评估、文献查阅、集体讨论、方案修改……在张欣的指导下,包括血浆置换和血液滤过两种模式顺利的开展了,为其中两名重症的患儿各完成3次血浆置换和2次血液滤,治疗过程稳定顺利,取得了预期的疗效。看着那个曾经昏迷不醒,而今在父母的搀扶下步行走出医院的小患儿,张欣内心的那份快乐和感动油然而生,那份快乐源自于让自己的患者重获新生,那份感动源自于小朋友的坚持,而让她有机会为“大病不出藏”做出微薄之力。在此之后,张欣就儿童血液净化治疗展开了“推广”,做了多次专题讲座,从理论上加强了当地儿科医生的认识,同时也通过临床实践培养了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自己的血液净化医护团队,进一步提高了藏区危重患儿抢救成功率。

  拼尽全力,擎起新生的希望

病房查看病人.jpg

  2021年春节前,一个只有3月龄的宝宝罹患重症肺炎,在拉萨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期间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紧急联系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会诊,经抢救,患儿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后,转运至具备危重儿童救治能力的自治区人民医院进一步治疗。于是,张欣和她的同事们接过重任。

  宝宝处于衰竭状态,精神差,对外界刺激几乎没有反应,自主呼吸微弱,血压偏低,末梢循环欠佳……这一系列不乐观的指标,让张欣的心里也打着鼓,刚刚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这个宝宝能不能挺过去?

  着手抢救,立即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积极抗感染、扩容,虽然循环指标有所好转,但氧饱和度在一直在60%左右徘徊,明显偏低,呼吸衰竭无法纠正。看看床上虚弱的宝宝,再看看监护仪上各项跳动的指标,张欣立即决定,将常频通气模式改为高频模式来提供呼吸支持。

床旁调节呼吸机.jpg

  高频通气是以较高的通气频率进行通气的一种方式,属于一种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常用于常频通气效果不好的患儿。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曾经尝试过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开展高频通气治疗,但由于环境所限,加之临床经验相对较少,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但张欣还是决定试一试。高频通气能否改善氧合?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张欣能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努力,用最规范的操作为患者争取最大的可能。张欣站在床旁,一边盯着宝宝身上的呼吸机管路,一边调整着呼吸机参数,心悬在嗓子眼,只希望氧合数字能变高……时钟滴答滴答的响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终于氧饱和度有了上升的趋势,这说明高频通气提高氧合初步有效!如获至宝的张欣继续耐心调整着呼吸机参数,冷静地观察着监护仪显示上的各项指标,终于,氧饱和度稳定在了90%以上,其他各项指标也有了好转,抢救成功了,悬着的那颗心也终于可以放下。之后,经过病房医护人员的精心诊治及护理,宝宝终于治愈出院。

疑似肉毒患儿.jpg

  填补空白,为生命护航

  在西藏的前几个月,张欣看到病房连续收治了好几例考虑急性白血病的患儿,由于当地医院尚未开展儿童白血病的治疗,这些患儿在病情稳定后都转到了内地进一步治疗,然而,有些家长由于语言沟通困难或者经济顾虑去内地还是有很多困难,面对着一双双寻求帮助的眼睛,张欣陷入了沉思。从医20余年,对于白血病化疗及化疗合并症并不陌生,于是,张欣决定在当地开展白血病的全程治疗。

  经过与北大医院儿科血液专业华瑛医生充分沟通后,她决定通过远程会诊的方式制定化疗方案,由当地医院儿科实施。

  很快,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了一例以“精神差、乏力4天”起病的2岁小宝宝,血常规结果大大出乎医生的意料,白细胞高达123×109/L,血红蛋白低至36g/L,血小板更是低至17×109/L,高度怀疑急性白血病,经骨穿等检查证实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型。对于这样的患儿,时间就是生命。张欣立即与自己的大后方——北大医院儿科对接,与儿童血液专家华瑛进行了快速而充分的沟通,俩人一拍即合,决定通过远程会诊的方式制定化疗方案。在北大医院儿科血液专业的医护专家以及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的医护们远程视频连线后,第一阶段的化疗方案就开始了,而这也是自治区人民医院的第一例儿童白血病治疗。

  张欣根据方案,和主管医生认真核对每一个化疗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法,做好预防肿瘤溶解综合征的每一项辅助治疗措施,认真细致监测治疗过程中各项指标。除此之外,护理也是非常关键,病房卫生管理、患儿饮食管理、家长的宣教等等,张欣一个不落的与护士长商量着护理策略,针对宝宝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张欣与家长沟通了一次又一次。

  尽管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但治疗过程中的不顺利和不可控还是出现了,在治疗过程中患儿经历了感染、骨髓抑制等,但张欣和她的团队始终没有放弃,她多次与北大医院儿科血液专家就每一个病情变化、每一个异常化验进行沟通,灵活修改治疗方案。她觉得这是一份考验,让她能够经历更多的不可预见,以便为后续的治疗留下宝贵的经验,而且她始终坚定的认为,患儿的治疗一定会成功!终于,在所有医护、宝宝家长以及宝宝的坚强努力下,第一个疗程顺利结束。随后,又在远程会诊的形式下,一次次制定下一阶段化疗方案,目前治疗效果很理想,达到完全缓解。这一次的成功,也再次填补了藏区的技术空白。

IMG_9288.jpg

白血病患儿感谢.jpg

  除了医疗技术,在教学方面,张欣帮助打当地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规范教学查房、引入胜任力为导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念。科研方面,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合作开展早产儿视网膜病现状调查,并申请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组团式援藏项目。在六一儿童节来临前夕,她还牵头开展了“庆六一,儿科暨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联合义诊”活动,援藏专家全员参与,让健康走进藏区千家万户。

义诊.jpg

生活照.jpg

  人若如初初若世,天地我心空灵境。张欣说,“西藏是一片充满故事的土地,也让我成为了一个有故事的人。”人生总有那么一些岁月令人终生难忘,人生总有那么一些事情成为新的起点。一年的援藏工作可能只是自己生命中的一瞬间,但此经历她会永记在心。援藏是一种洗礼,从其中所学、所想、所知、所得都将使她受益终生。不悔援藏,为之骄傲!

  (援藏医疗队员)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