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医海撷英】妇产科召开2024年度国自然申报培训会

作者:张德玉 来源:妇产科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3-10-19
字号:+-14

图片1.jpg

  8月24日,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国自然)评审结果正式公布,妇产科共获批6项国自然(4个面上项目和2个青年项目)。借此东风,自9月12日起,妇产科开始“点对点,一对一”动员年轻医师进行国自然申报。近五年来,妇产科制定一系列政策加强科研:每年按照一定比例将科研型博士留院工作,比照“学者型”医师要求,对已留院的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提出明确科研要求;保证后备力量培育环境,青年课题负责人脱产进行科研工作(国自然等累计脱产4-9个月),优先有科研基础的年轻医生给予国自然申报月假,脱产一个月完善申请书,新体制副研究员每年给予3个月脱产进行科研工作;加强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培训,鼓励外出交流学习,提升青年医师科研能力;支持医师赴国外学习,给予交通费、住宿费和生活费补助。

  10月9日,妇产科召开国自然申报培训会,妇产科主任杨慧霞、副主任薛晴、副主任张岩及副主任陆叶全程出席会议,由肾脏内科朱厉研究员、介入血管外科张碧辉主治医师及妇产科陈俊雅副教授分享国自然申报的心得体会。

图片2.jpg

  薛晴副主任传达了医院国自然申报动员会精神,指出了科研对于临床的重要性。医疗技术的进步离不开科研创新,只有科研创新才能为临床提供新的诊断工具、治疗方法和药物。薛晴结合自身求学和科研经历分享了申报国自然的思考和体会,强调团队合作十分重要,并且年轻医师做科研要耐得住孤独和寂寞,不要惧怕失败,要在失败中不断总结、反省和沉淀,重新寻找成功的路径。

图片3.jpg

  杨慧霞主任对妇产科同仁创下国自然申报佳绩表示热烈祝贺。她表示,妇产科工作繁忙,大家在“挤”出的时间里进行申报,持续总结一段时间来的科研工作,从中发现不足并持续改进,这样的良性循环促进了医学进步。她希望大家“趁热打铁、乘胜追击”,在今年的国自然申报中取得好成绩。

  朱厉、张碧辉、陈俊雅3位医生对国自然申请书进行专题辅导培训。

图片4.jpg

  朱厉倾囊相授,培训干货满满!她从长期规划、近期考核、标书撰写及个人体会四个方面进行分享和指导,建议大家尽早确定一个领域,方向逐渐向相邻领域调整,进而形成个人研究方向。同时参与本领域国际学术会议、阅读领域内权威期刊发表的大综述及每周检索最新发表论文,便于紧跟学术前沿。利用自身优势,加强和专家的讨论,凝练出重要又有热度的科学问题。发表和申请项目密切相关SCI论文是硬通货,要在领域内被广泛认可的期刊发表。最后她强调,要避免批评既往研究,同时申请书在书写过程中要严谨细致,避免错别字、串行和图表格式这些低级错误,当有技术上不可实现的地方一定要说明原因,完稿后要多请同行提建议并修改。

图片5.jpg

  张碧辉的分享诙谐幽默,介绍了自己“零基础”申请国自然青年基金的心路历程,给年轻医生带来了信心。他详细展示了自己三次申请国自然青年基金的过程,通过分析前两次失败的因素及第三次成功的原因指出国自然申请书的书写要点。并且指导大家如何调整心态,做好应对困难的准备,即态度上要主动,从零开始,不耻下问,向身边科研型的博士,包括师弟及师妹等虚心请教;在科研的过程中目光要放长远,要耐得住寂寞,不被一时一事影响,寻找正反馈,逐渐体会科研的乐趣;充分利用身边所有可用的资源,寻找科研伙伴,精诚合作,甘于奉献。

图片6.jpg

  陈俊雅的经历很好地诠释了“科研源于临床,临床发自热爱“。她分享了从临床医师到超声医师的过程,谈到了妇产科超声对于临床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使她更加热爱。源于这份热爱,她选择了当时的冷门方向——胎儿神经学超声检查,并坚持至今。胎儿神经学超声检查挽救了众多新生命,陈俊雅也在专业积累中逐渐有所建树。她分享了获得首发基金和面上项目的过程,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要不计个人利益得失,与不同领域专家沟通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此次动员培训会全面拉开妇产科2024年度国自然项目申报工作的序幕。妇产科未来将持续跟进开展培训辅导,以更大力度推动申报工作,更好培育优质种子选手、优质项目,努力在今年国自然申请上取得更大突破、争取更好成绩。

  (妇产科  张德玉)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