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众入口
  • 返回首页

壮丽中国画卷,精彩医者人生

【组团式援藏】北大医院呼吸专家“组团式”进藏交流,勇担国家队责任

来源: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援藏医疗队 发布时间:2023-07-27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7月15日,北大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医护专家在西藏拉萨举办了第七届西藏自治区呼吸病学高峰论坛。这是承担中组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任务、定点支持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以来,北大医院连续第二年主办西藏全区的呼吸病学会议,已经成为全区呼吸病学医护青年常态化开展学习交流、技术帮扶的重要平台。

打造交流平台

未标题-4.jpg

  论坛开幕式上,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彭斌在致辞中肯定了北大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对当地呼吸病学科的巨大贡献,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对西藏疫情防控的巨大贡献,感谢援藏专家的辛勤付出和牺牲精神。

  北大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教授在致辞中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表示,连续两年的援藏工作让北京和西藏越走越近,越走越亲,未来将继续利用援藏机制,扩大和深化两地的合作发展,提高西藏呼吸病学临床技术水平,为健康西藏建设做出贡献。

未标题-5.jpg

  论坛安排了丰富的学术报告,王广发教授做了《介入呼吸病学的历史贡献及未来展望》的演讲,其它专家就超声支气管镜技术、肺癌治疗最新进展、支气管镜操作的护理配合及重症肺炎诊治进展进行了学术报告。来自全自治区各地医院的呼吸科医生80余人线下参加了此次会议。

图片19.jpg

  本次会议促进了京藏两地呼吸专业领域医生的交流互动,提升了藏区呼吸疾病诊治的医疗水平,增强了服务能力。很多参会专家表示,“北大医院专家的报告从更高的层面为我们打开了临床思维,一些前沿知识让我们更新了理念,收获很多。学习结束后我们会好好消化这些知识,应用于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图片20.jpg

厚植援藏情谊

  承担援藏任务两年以来,北大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先后派出程渊主任医师、王玺副主任医师两位科室骨干支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两位专家开创了西藏呼吸病诊疗工作的多项第一,先后完成了首例良性气道狭窄的介入治疗、首例恶性气道狭窄的介入治疗、首例虚拟导航支气管镜技术、首例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首例冷冻肺活检技术、首例全肺灌洗技术、首例快速现场细胞学评估技术、首例硬质气管支气管镜技术、首例胸腔镜下冷冻活检、首例支气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支气管结石、首例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等。这些国内外的顶级技术极大提升了西藏地区呼吸学科的技术水平。

  另外,根据西藏地区的特点,援藏专家还创造性地利用5G通信技术,实施了远程支气管镜导航技术,及时获得了北京专家的专业指导,为患者解除了病痛。由于西藏地区缺乏先进医疗装备,援藏专家因地制宜,应用ROSE(现场细胞学评价)技术,提升肺外周结节的诊断率。此外,援藏专家在工作中传授先进的管理理念,输出多学科诊疗的工作模式,极大提升了受援科室的运营效率、医疗质量和整体水平,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输血不如造血,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专业人才队伍才是援藏的最终目标。两地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通过援藏建立起了有机联系,北大医院连续两年提供路费和食宿费用,邀请西藏受援科室的医生到北京参加介入呼吸病学学术会议和北京大学介入呼吸病学技术培训班,以专项训练实现西藏专业人才的快速成长。

图片21.jpg

  这次论坛的组织筹备,饱含着援藏专家王玺的心血和期待。一年前,王玺副主任医师接到援藏任务时,孩子刚满一个月,他克服困难,带着对家人的爱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高原。他深入艰苦的日喀则地区开展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在刚刚建立的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监护室言传身教,提升当地危重症的救治水平;手把手培训,提升当地医生的呼吸内镜技术水平。

  今年8月,新一批援藏医疗队即将启程赴藏。北大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的骨干廖纪萍副主任医师将接替王玺医师的工作。她是一名呼吸介入病学的专家,在新冠疫情危重症救治期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在慢病防治研究上具有深厚的造诣。这正是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科最需要的专业人才。而她对自己未来在西藏的工作也做好了规划。

  北大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将继续发扬“厚德尚道”的精神,不负众望,奋力拼搏,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为推进西藏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援藏医疗队)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