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公众入口 >>加入我们 >>住培招录 >> 正文

加入我们

住培招录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5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录简章

发布时间:2025-03-07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一、培训基地介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北大医院”)创立于1915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坐落于北京老皇城内,毗邻故宫、北海,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深厚。北大医院是国家高水平医院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试点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单位、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27个、国家重点学科12个、省部委市级重点实验室8个。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计划高层次项目20余人次、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10余人次。获批科研经费约16亿元、SCI收录论文3000余篇、国家及部委级科技成果奖12项、近五年博士后获批国自然课题19项、申请获批率超过1/3。北大医院在医学领域具备强大实力和领先地位,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支柱和人才培养的摇篮。

图片1.jpg

  北大医院始终秉持“为医学教育而生”的初心,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水平医疗人才的重任。自上世纪80年代起,北大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训的并轨工作,开启了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先河。2012年以来,医院紧跟国际医学教育前沿,与加拿大皇家内科及外科医师学院(RCPSC)建立合作关系,成立毕业后医学教育合作中心,率先在国内开展“胜任力导向”的住院医师培训。2015年,北大医院成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2016年10月,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肾脏内科和小儿神经专业先后通过RCPSC的阶段性认证。2017年7月,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会议”上,医院的国际合作及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本土化实践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高度肯定。2019年10月,医院获得RCPSC国际机构完全认证,成为我国首个获得国际正式认证的毕业后医学教育机构,标志着其毕业后医学教育管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北大医院还具有在国内第一个自主设计的“外科学校”,针对外科住院医师进行理论和能力培训,为外科医生的手术功底及技术进步保驾护航。多年来,北大医院始终以“胜任力导向医学教育”理念为指引,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临床医师。

  北大医院高度重视教学专项能力的师资培训建设,在教师发展方面采取了系统化、多层次的策略,开展针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专项能力培训,并通过定期培训与考核、教学比赛与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目前,医院拥有800+指导医师团队,并实行“1对1临床责任导师制”,个性化指导助力职业成长。

  目前,北大医院共获批18个专业基地。在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委员会中,我院作为核医学科、内科、儿科、全科、重症医学科、外科、麻醉科、检验医学科专业基地的主委和副主委单位,积极参与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细则制定、制度完善和评估考核工作。多年以来,北大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总体通过率始终位列北京市前茅。2020年9月,我院儿科获评全国重点专业基地;2021年8月,我院内科获评全国重点专业基地。未来,北大医院将继续以深厚的历史底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卓越的培训成果,不断努力,更好地为医学事业培养优秀医学人才。


二、专业基地介绍

(一)全科

  北大医院全科医学专业基地拥有强大的教学依托,2008年成立全科医学教研室,2018年建立全科医学科,2020年建成全科病房,全科教学门诊2间,累计培养住培学员百余名,连续数年住培结业通过率100%。

  在2024年发布的《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北大医院全科医学科以平均声誉值7.444分排名全科医学专科声誉榜第二位。

图片2.jpg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科基地主任迟春花教授有多项重要任职。

图片3.jpg

  在轮转过程中,对于全体学员采取1+1导师制度:入学时指定1名本院指导老师和1名社区指导老师,在三年轮转过程中定期交流,从临床工作、医学知识学习应用和结合未来工作需求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轮转科室导师为轮转到每一科室指定的全科带教老师。北大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医生全部加入基层实践基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建立并实施了基层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深入基层实践开展医教研活动。

图片4.jpg

  北大医院全科医学科住培学员与全科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同质化培养,鼓励住培学员同时报考同等学力研究生,目前已经有多名住培学员在完成全科住培的1年内取得同等学力研究生。在培训第三年,为自主培训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帮助学员走向全科工作岗位。

图片5.jpg

  教研室严格执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按时完成教学查房、小讲课、病例讨论、教学门诊等教学活动。同时为学员提供精彩的全科特色活动,包括定期的学术沙龙、基层疑难病例讨论、全科导师授课、演讲比赛、参加全科学术年会以及科研培训。所有住院医师在培训过程中将逐步提高临床工作能力,并在结业前具备独立接诊患者、独立解决大部分全科常见疾病的能力,真正实现医学生向医生的华丽转变。

未标题-1.jpg

  科室拥有丰富科研资源,优秀学员可申请加入课题组,进行系统的科研实操。科室鼓励并资助住院医师参加各类全科学术年会和国内外交流会,包括论文写作指导、参与大会发言、担任志愿者服务工作等,全科住院医师也在其中也获得各类荣誉。

图片6.jpg

  荷兰全科医生研究所(General Practitioner Research Institute, GPRI)所长Janwillem Kocks教授及他的妻子—荷兰全科医生研究所的联合主任、格罗宁根大学医学院全科医生培训中心的副主任Jiska M Meijer教授,来我科访问交流。

图片7.jpg

  WONCA专家来访交流座谈会。旨在促进全科医学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享全科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探讨全科医学教育与实践的未来发展。

图片8.jpg

图片9.jpg

  学员待遇保障

  (1)目前基础保障

  ①基本工资:参照上级要求北京市标准;

  ②住宿补贴:1000元/月;

  ③急需紧缺专业补助:400元/月。

  (2)目前执行绩效激励

  ①基本绩效逐年递增:第一年4500元/月→第二年5500元/月→第三年6500元/月;

  ②执业医师资格注册本院后,额外增发200元/月;

  ③夜班津贴:100-300元/班次;

  ④专业基地绩效(按各专业基地政策发放);

  ⑤年终奖励:2024年全年在岗获3万元绩效奖励。

  (3)北京市政府下拨:

  ①急需紧缺专业培训人员补助:全科、儿科、妇产科、麻醉科、临床病理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1.2 万元/人/年。

  ②全科专业培训人员基层培训补助:3000 元/人/月。

(二)内科

  1.基地简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历史悠久,1995年就成为北京医科大学培训基地,2005年成为首批入选的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科基地,2008年以来担任北京市住培考核组长单位,2012年开始与加拿大RCPSC合作,2021年被评为全国重点专业基地。内科培训基地包含内科所有亚专业,包括心血管、呼吸和危重症、消化、肾脏、内分泌、血液、风湿免疫、老年医学、感染疾病九个三级学科,各三级学科均已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基地拥有668张床位,年门诊量90万人次,年共收治病人3万人。包括门诊、急诊和病房工作。疾病病种丰富,不乏疑难病例以及罕见病例,有能力接纳大量学员进行住院医师培训。目前有约140名住院医师在基地培训,包括并轨研究生、8年制学生和北京市基地学员。内科基地现有师资236人,其中高级职称150人;博士生导师28人,硕士生导师48人;国家级命题专家35人。“为教学而生”是大内科的优秀传统,迄今已有多位教师获得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奖项最高荣誉—桃李奖,多年来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临床医学人才,2022-2024年三年的住培结业考核平均通过率为97.2%。

未标题-2.jpg

内科基地负责人杨莉;内科基地教学主任李渊

现任内科基地领导

  2.能力培养

  坚持临床医生在成长过程中贯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坚持“严肃、严格、严谨”的“三基、三严”作风是大内科多年的传统。内科人始终秉承着“在传承中创新、在坚持中提高”的理念,持续发挥着医疗、教学的综合优势,为学科发展、基础人才培养、医疗保障提供平台。北大医院内科基地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面具有完善、系统和规范的培训体系,教学场地及教学条件完全满足培训要求。基地具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和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包括:

  (1)住院医师入科前有大内科和亚科两个层面的培训。

图片10.jpg

大内科操作培训

图片11.jpg

入科培训及操作带教

  (2)入基地后为每位住院医师配备责任导师,责任导师具备很强的带教能力,对住院医师问病史、查体及病历汇报分析的临床能力的培养贯穿融汇在日常训练中。

未标题-3.jpg

主治医师查房

未标题-4.jpg

三级医师查房

未标题-5.jpg

查体教学

  (3)亚科每周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大内科每两周举行复杂病例的多学科巡诊,此外还有教学查房、团队式教学、临床病理讨论等活动,有助于丰富内科各亚科医师大内科层面的知识,及时了解交叉学科领域中的诊疗规范和重要进展,更好地建立系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临床思维方式,更加注重临床医疗的整体观念,对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图片12.jpg

大内科巡诊

图片13.jpg

多学科查房

图片14.jpg

教学查房、小讲课

图片15.jpg

疑难病例讨论

图片16.jpg

临床病理讨论

  (4)大内科以胜任力为导向,注重医术和人文培养。设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并进行年度更新。由资深教师授课,涵盖各个专业;同时,各亚科均有病房小讲课,全方位提升住院医师理论知识。

未标题-6.jpg

  (5)大内科临床操作项目齐全,种类丰富,比如四大穿刺、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呼吸机、气管镜、胃肠镜、冠脉造影、起搏器、肾脏活检、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可全面覆盖住院医师需要掌握及了解的内容。操作能力的培养也贯穿融汇在日常训练中。

  (6)危机处理:定期开展抢救演习及消防演习,节假日前大内科领导进行亚科病房巡视,检查各项交接内容,了解演习情况。提升住院医师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未标题-7.jpg

抢救演习

图片24.jpg

节假日前病房巡视

  3.技能大赛和评优活动

  大内科连续8年举办年度内科住院医师技能大赛,并进行优秀住院医师评选,大赛及评优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住院医师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树立了榜样,激励大家见贤思齐,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内科医生努力奋斗。

  4.阶段性考核与反馈

  每个亚科轮转均有出科理论和技能考试,另外有年度考核,并将形成性评价体系贯穿其中,包括360度评估、mini-cex、DOPS、OSCE等。出科前主治医师和住院医一对一面对面评价反馈,能够更具针对性地剖析问题、提高临床能力。

未标题-8.jpg

出科笔试、技能考核、面试

图片27.jpg

图片28.jpg

  5.经济待遇

  (1)目前基础保障

  ①基本工资:参照上级要求北京市标准;

  ②住宿补贴:1000元/月。

  (2)目前执行绩效激励

  ①基本绩效逐年递增:第一年4500元/月,第二年5500元/月,第三年6500元/月;

  ②执业医师资格注册本院后,额外增发200元/月;

  ③夜班津贴:100元/班次;

  ④科室绩效:按各科政策发放;

  ⑤年终奖励:按医院要求发放。

  6.联系方式:

  德老师83572754

(三)外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秉承“厚德尚道”的百年院训,致力于培养兼具临床胜任力、科研创新力与国际视野的卓越外科医师。

0.jpg

  1.学科底蕴深厚,平台优势显著

  基地具有悠久的教学历史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历来名师辈出,从我院大外科走出多位两院院士:吴阶平院士、郭应禄院士、张金哲院士、王俊院士。

  目前外科共有床位数约838张,师资217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9人,硕士生导师41人,年门诊量455485人次,年急诊量26814次,年手术数量17812例。

  外科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各种新手术、新技术:如国内年龄最小的儿童亲体(活体)肝移植手术、小切口肺移植手术、“反向折叠人”的矫形与康复、“三地三院”国产机器人远程手术等。基地依托多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构建“多学科协作”培养体系,配备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复合手术室等尖端设备,覆盖四级手术、疑难重症及微创术式,为学员提供全维度临床实践场景。

  为加强住院医师外科临床胜任能力的培训,在国内率先成立了外科学校,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课程兼顾理论与实践,着重临床技能的培训。通过模拟训练,显著提高住院医师临床技能。2022年-2024年,基地外科住院医师结业考核成绩优异,平均考试通过率为96.25%。

  2.国际先进模式,分层递进培养

  自2012年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与加拿大皇家内科与外科学院(RCPSC)国际合作中心项目合作,引入“胜任力导向”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全面岗位胜任力的优秀外科医生。外科住培基地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视人文素养及临床思维、临床技能的培养。

  (1)丰富的外科学校分层培训课程

未标题-9.jpg

外科学校分层培训课程

图片29.jpg

入专业基地培训

未标题-10.jpg

外科学校技能授课

图片30.jpg

外科学校理论授课

  (2)为每一位学员配备责任导师,亚科配备指导医师

  责任导师均具备副高级或以上职称,具备较强的带教能力,对学员三年住培期间的指导和关心贯穿始终,帮助住院医师提高六大核心胜任力,包括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病人管理能力、沟通合作能力、教学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各亚科指导医师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小讲课、技能模拟培训、临床思维培训、科研培训、疑难病例讨论、死亡讨论、并发症讨论等。

  (3)考核与反馈

  每个亚科轮转均有出科理论和技能考试,另有年度考核,采取分层递进方式,接轨执医考试和住院医师结业考核。并将形成性评价体系贯穿其中,包括360度评估、mini-cex、DOPS、OSCE等。出科前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一对一面对面评价反馈,能够更具针对性地剖析问题、提高临床能力。

图片31.jpg

年度考核

图片32.jpg

日常教学活动督导

  3.同等学力申硕,赋能职业发展

  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通过国家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相关考试后,可申请北京大学同等学力硕士学位,通过答辩将颁发北京大学医学硕士(专业型)学位证书。具体信息请关注“北医同等学力”微信公众号。

  4.优厚待遇保障,助力职业成长

  (1)目前基础保障

  ①基本工资:参照上级要求北京市标准;

  ②住宿补贴:1000元/月。

  (2)目前执行绩效激励

  ①基本绩效逐年递增:第一年4500元/月,第二年5500元/月,第三年6500元/月;

  ②执业医师资格注册本院后,额外增发200元/月;

  ③夜班津贴:100元/班次;

  ④科室绩效:按各科政策发放;

  ⑤年终奖励:按医院要求发放。

  加入我们,您将站在中国外科教育的巅峰平台,以匠人精神锤炼技艺,以学者胸怀探索未知,期待与您共赴卓越外科医师的成长之旅!

(四)妇产科

  北大医院妇产科是国家重点专科,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专业师资培训基地,北京市孕产妇救治培训考核基地和北京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世界糖尿病基金会指定妊娠合并糖尿病规范化培训中心,卫健委内镜专业技术妇科培训基地和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培训中心,北京市母胎医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市产前诊断中心,医促会妇儿保健分会盆底教学基地,国家临床疾病中心之一,全国硕士、博士培养单位及博士后流动点。

  临床病种齐全,疑难病例多,各专业齐全,能充分满足住院医师的培训需求。现有床位200余张,培训师资65人,多种教学活动全方位提高住培医师临床技能。在此培训,可以有充分的操作实践机会和理论学习机会,手把手教学是北大医院的传统,很多从我科毕业和培训结业的研究生和住院医师都深深感概“北大医院是住院医师的摇篮,在妇产科轮转的每一年都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近几年,住培结业考核通过率均为100%。2025年计划招录外单位人5名,自主培训人员7名。

  妇产科除医院统一发放的基本绩效外,专业基地层面绩效每月根据科室工作量(门诊号、接生、手术、夜班费、交通补助)制定:第一年,3000-4000元/月;第二年,3500-5500元/月;第三年,4000-6500/月。每轮按要求出科,奖励2000元/次。

  联系电话:010-83573027。

  欢迎有志于妇产科事业的年轻人能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专业基地学习成长。

图片33.jpg

(五)儿科

  1.科室概况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北大医院)儿科成立于建院初期,已历经近百年的历史,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现代儿科之一。经过几代人的建设,北大医院儿科目前已成为基础扎实、梯队健全、技术力量雄厚、医教研全面发展的学科,是国家首批建立的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211工程”重点学科的组成部分,连续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2020年成为首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一类)。2023年底北大医院大兴院区正式投入使用,以儿科团队为基础成立儿童医学中心,总床位400张,目前开放床位数是267张,包括儿内科、儿外科和儿童癫痫外科。

图片34.jpg

2025年儿科住院医师新春联欢会合影

  北大医院儿科连续7年在《中国医院排行榜》小儿内科综合排名中位列综合医院儿科第一名。设有综合儿科、呼吸、消化、神经、遗传、肾脏、心血管、新生儿、重症、儿童保健、血液及肿瘤、风湿免疫、内分泌及营养等亚专业;而围产医学、产科儿科密切合作,以及儿童神经内外科、泌尿内外科、心血管内外科的合作体现综合医院儿科特有优势。除儿童疾病诊疗外,还承担着以儿童保健、疾病预防诊治为中心的医疗服务。

未标题-11.jpg

儿童神经内科病房NICU病房

未标题-12.jpg

儿童特需病房;儿童康复门诊

  北大医院儿科底蕴深厚,对教学的热忱和立德树人的理念历代传承。早年有儿科学开拓者们建立现代儿科教学体系,近年有“胜任力导向”的教学理念和体系建设对标国际前沿,引领国内医学教育发展方向。儿科现有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16人,其中包括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

  2.国际先进“胜任力导向”的住培模式

  自2012年开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与加拿大皇家内科与外科学院(RCPSC)国际合作中心项目引入,借鉴国际先进的“胜任力导向“的教育理念、结合中国国情,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住院医师项目管理、培训和评估体系。目前儿科住院医师培训项目已通过了加拿大RCPSC的预认证,为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本土化做出了积极探索。

  住培体系完善:基地具备所有儿科住培必转及选转专业,病房及门急诊接诊量均已达标。具备完善的培训、考核及教学督导及运行管理等制度。为每一位住培医师配备责任导师,全面关注住培对象的培训、生活及身心健康。成立包括住院医师代表和各主要轮转站点负责人在内的儿科住院医师项目委员会,进行住培项目规范管理。

  教学落到实处: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重视人文素养及临床思维的培养。合理安排临床轮转,做到分层递进,保证住院医师的主管病床数。理论学习方面,通过华文慕课平台,建设“北大医院儿科住院医师课程”、“北大儿科住院医师岗前培训”、“儿童高级生命支持”“新生儿复苏”等系列在线课程,内容全面实用,住院医师可自己掌握学习时间。临床教学方面,重视结合实际病例的床旁教学和教学查房,指导病历书写。教学特色方面,定期开展特色专题讲座、临床思维培训、技能模拟培训、人文素养、循证临床实践及科研培训,住院医师主导的小讲课、病例讨论等。全面提升住院医师的岗位胜任力。

  注重形评反馈:注重360度评价、mini-CEX、DOPS、SOAP病例汇报评估等日常形成性评价手段,出科考核和年度考核实现分层递进、接轨住培中期及结业考核模式。考核结果多维度反馈,以考促学。

  在紧张有序的培训之余,儿科将定期组织集体活动,如迎新会、联欢会、演讲比赛、写春联、球类运动等,丰富住院医师的业余生活。相信通过3年的北大医院儿科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不仅能够掌握扎实的儿科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够独立规范承担儿科常见病和部分疑难危重疾病的诊疗,而且还可以成长为拥有独立见解、具有良好的综合能力、能够指导下级医师的儿科专科人才,同时获得相关执业证书,成为未来中国儿科界的中坚力量。

图片35.jpg

2018年接受加拿大皇家内科与外科学会(RC)再评估,获得加方高度认可

未标题-13.jpg

加拿大皇家内科与外科学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预认证证书;加拿大医师能力框架(canMEDS)

未标题-14.jpg

教学会议讨论;CCC会议

未标题-15.jpg

教学查房;住院医师入科培训

未标题-16.jpg

儿科住院医师思维培训班开班合影;每周三早上的门诊例会

未标题-17.jpg

儿科住院医师传统课程;周五住院医师云读片会

图片36.jpg

2020年开始创建的云课堂“北大儿科住院医师课程”

未标题-18.jpg

胜任力导向的儿科学临床课程 ;住院医师年度理论考核

未标题-19.jpg

儿科住院医师手册(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 ;北大医院儿科住院医师手册(第1-6版)

  丰富的文娱活动:

未标题-20.jpg

新年包饺子; 儿科核心组老师和住院医迎新晚会表演

未标题-21.jpg

住院医师文艺汇演;儿科新年联欢会

  3. 培训对象待遇

  目前学员薪酬构成:基本工资+医院基本绩效+专业基地绩效+住宿补贴+夜班费+医院其他绩效奖励+其他

  (1)基本工资:自主培训人员根据北京市平均工资水平发放,单位委托培训人员由委托单位发放;

  (2)医院基本绩效: 第一年4500 元/月,第二年5500 元/月,第三年6500 元/月;

  (3)专业基地绩效:目前2000/月左右;

  (4)住宿补贴:1000 元/月;

  (5)亟需紧缺专业培训人员补助:1400 元/月;

  (6)其他:夜班费、年终绩效和其他补贴,全年在岗为3-4万/年;

  4.同等学力申硕

  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通过国家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相关考试后,可申请北京大学同等学力硕士学位,通过答辩将颁发北京大学医学硕士(专业型)学位证书。具体信息请关注“北医同等学力”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可拨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医学中心联系电话:010-56951940(联系人:于老师)或关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微信公众号。

(六)急诊科

  北大医院急诊科于1989年独立建科,现拥有急诊内外科梯队健全、技术力量雄厚、全面发展的综合学科住培基地。是北京市首批急诊急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同时也是全科培训基地,心血管、呼吸及危重症专业培训联合基地;动物咬伤救治基地。北京大学医学部急诊医学系临床急诊专业医师培养点,国家硕士研究生培养点。

  目前设立抢救室(22张床)、EICU(16张床)、留观病房(28张床)、临时留观室及输液室;配有专属的CT、MRI、急诊超声检查科室,配套的血液滤过机、床边危急重症监护系统、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器和设备及各型呼吸机等设备。

  现有医师481人,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 18 人,护理136人。全部具有各级教学资质,同时4名师资人员拥有加拿大皇家学院外科学校教师和中法合作中心高级模拟导师资格。基地师资获得医院、北大医学部优秀教师称号及优秀住院医师培训集体。急诊多名医生担任急诊医学委员会委员、青年委员,2名副高医师担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RC外科学校教师,2名副高同时兼任北京中法医学与灾难医学合作中心高级模拟导师。

  严格按照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要求,为每一位住院医师制定合理的轮转计划,并按照计划定期考核,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近几年,住培结业考核通过率均为100%。

图片37.jpg

  专业基地绩效:

  加入基地0-3个月无绩效,4-6个月50%绩效,6个月以上核发全绩效;在急诊科科内轮转期间,根据岗位胜任力安排岗位、结合工时额外补助(5000-6000元/月)。

  联系方式:

  教学主任 刘 珵  13810002636

  教学秘书 张美莹 13120209663

(七)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始建于1942年,作为建国初期北京市唯一的神经内科,在北京协助多个医院建立了神经科。住院医师培训始于1972年的原卫生部委托创办的高级医师培训班,2000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几十年来来我们基于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以及北大品牌所带来的丰富临床资源,国内领先的亚专业实力和临床实验室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神经内科杰出人才。目前科室有黄一宁主任、王薇薇主任、王朝霞主任、袁云主任、孙永安主任、孙葳主任、张巍主任等多名国内外著名的神经内科专家领衔,对脑血管病、神经变性病、癫痫等临床常见疾病和神经肌肉病、神经遗传病等临床罕见病均有深入系统的研究。

  科室现有3个病房100余张床位,秉承严谨求精的工作风格,住院医师培训贯穿在日常临床工作之中,包括每周多次的住院医师教学课程、学术沙龙、病例汇报、临床技能和科研培训等教学活动,在这种优越的培训环境中住院医师快乐成长,北京市住院医师培训结业考试通过率连年达到100%。根据临床工作量、科研情况等综合评价,给予夜班费(100元/班)、科研奖励(根据科研绩效)及基地绩效。所有纳入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均施行导师负责制,每人给予专业特色和自主兴趣给予分配1-2名导师,参与导师所在课题组研究,在获得临床培训技能提高同时,也使得科研水平大幅度提升,满足自己对未来长足发展的需求。

图片38.jpg

(八)皮肤科

  北大医院皮肤科创立于1915年,是国家科技部、卫健委等四部委联合认定的唯一的“国家皮肤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同时作为教育部重点学科和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主持参与了皮肤病学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培训标准、培训细则等的制定工作。北大医院皮肤科始终以医学教育为使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在国内享有盛誉。

  特色有:注重基本功的训练,针对性强,教学同时兼顾到皮肤科学的广度与深度;亚专业设置齐全,能让学员全面了解皮肤科学各个领域的进展。连续数年住培结业考试通过率100%。夜班费100元/次。

图片39.jpg

(九)眼科

  眼有星辰大海,三载学成归来

  ——北大医院眼科住培基地招生

  “北大眼科是我一直向往的医学圣殿,能够在有如此悠久学术传承的地方完成学业,我深感荣幸。众多先辈们严谨求索的精神,仿佛穿越百余年的时空,时常鼓舞我在学术道路上不畏困难、努力向前。”

  ——2023级规培学员杨帆

  “来北大眼科,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北大眼科老师们骨子里那种‘为教学而生’的使命感。只要有机会,老师们都会见缝插针地给学生们答疑解惑,他们不觉得这是一项任务,而是乐在其中,看到我们豁然开朗的样子,我能强烈感受到老师们发自内心的快乐。”

  ——2022级规培学员马宗辉

  医海浩瀚,唯有热爱,方可愉快徜徉。

  你是否怀揣着对眼科知识的好奇与喜爱,梦想成为一名才思敏捷的眼科医生?你是否对高倍显微镜下的行云流水般的精细操作惊叹不已,渴望练就高超的眼科手术技巧?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住培基地现面向全国招贤纳士,为怀揣学术理想的你,开辟通向成功的路!

图片40.jpg

  作为北大医院的始建科室之一,北大医院眼科走过了百余年的风雨历程。时溯民初,中华民族正经历着“千年未有之巨变”,旧有观念和东渐之学相撞,折裂出最深刻的断痕。在这思想的废墟上,“北京医科专门学校附属诊察所”(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得以建立,自此,一代代眼科学的前辈们,创立、呵护并且壮大了我们这样一个科室,为中国的眼科学的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留在我们所有人记忆深处的,有这样一长串眼科界灿若星河的名字:毕华德教授、刘家琦教授、李凤鸣教授、杨钧教授、李美玉教授、郭静秋教授、吴静安教授等等,以及他们杰出的贡献。在这里,曾培养出各种学制的研究生、进修医师、规范化培养的住院医师等,活跃在全国眼科界各个领域。北大医院眼科于1981年获批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2001年跻身国家重点学科,2009年成为北京市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图片41.jpg

图注:北大医院中心院区、日间手术中心、眼科诊疗区域

  随着北大医院大兴院区成为区域医疗的新引擎,眼科积极响应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号召,投身大兴院区的建设,依托大兴院区高水平的儿科诊疗资源,眼科在此特设立儿童眼病门诊,联同大兴院区的成人眼科、视光中心,将眼科医疗服务广泛辐射京南区域。时至今日,眼科中心集眼科、斜视与小儿眼科、视光中心于一体,专业设置覆盖青光眼、葡萄膜病、眼底病、白内障、角膜病、斜弱视与儿童眼病、眼视光、泪道病、眼整形等全眼科领域的亚专业,年门诊量超12万人次,年收治患者5000余例,开放床位53张,为住院医师提供丰富的临床资源与广阔的实践平台。

图片42.jpg

图注:北大医院大兴院区及儿童医学中心

图片43.jpg

图注:大兴院区小儿眼科、儿童眼病诊疗区域

图片44.jpg

图注:大兴院区眼科、视光中心诊疗区域

  北大医院眼科中心拥有12名主任医师、13名位副主任医师,带教医师中高级职称占比超60%,多名教师在教学比赛中获奖。此外,我科还承担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医学生的见习、实习及授课等教学任务。作为教育部博士点,目前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3名,配备眼科基础实验室。

杨柳主任简介冯云主任简介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大医院眼科住培基地负责人
北大医院眼科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眼免疫学组副组长
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学会常务委员
2014年获得 北京市十大“师德标兵
2015年获得  全国十大师德楷模
杂志编委:
《中华眼科杂志》
《中华眼底病杂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中华医学(英文版)》
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等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眼科学系副主任
北大医院眼科主任
科技部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
中华医学会眼科视觉生理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北京医学会眼科青年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
国际干眼TFOS Lifestyle Workshop 专家共识成员
中国眼视光明日之星
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逾100
已授权发明专利7项,转化四项

眼科住培基地面面观

  1、病种丰富、手术种类齐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住培基地是北京市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年门诊量超12万人次,年收治患者年收治患者5000余例,年手术量超4000台,各个亚专业设置齐全,覆盖住培要求的所有疾病种类、手术及操作,我科各类手术及操作机会充足,如白内障手术、玻璃体切除术、角膜移植术、斜视矫正术等。

  2、顶尖师资、斩获殊荣

  作为“为教学而生”的医院,北大医院眼科始终以教学为根基,传承严谨治学精神。科室师资力量雄厚,31名带教师资中高级职称占比超60%,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各专业学组担任核心职务,多名教师在北大医院、北京大学及北京市教学比赛中屡获殊荣。科室秉持“一对一导师制”,为每位住院医师配备资深指导教师,全程个性化指导,确保教学精准高效。

图片45.jpg

图注:北大医院眼科参赛医师获奖名单

  3、规范教学、创新赋能

  科室构建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学体系,日常教学活动规范而充实。住培要求的基础教学完成出色:每周住院医小讲课、双周教学病例讨论与教学查房、动物眼显微手术训练,夯实临床思维与操作技能。

图片46.jpg

图注:教学活动部分照片,入科培训、小讲课、显微手术训练

  在基础教学的同时,拥有特色创新方案,多维度加强住院医的学习能力。我科连续举办15年青年医师病例汇报比赛,汇聚全国青年英才,特邀顶尖专家现场点评,激发临床思辨与学术热情。同时,眼科每年举办大型学术会议,充分贯彻落实北大医院“学术立院、人才强院”的精神,邀请业内重磅专家学者,向医疗界各位同仁分享眼科前沿的研究成果,共同推动眼科医学的创新与发展。

图片47.jpg

图注:青年医师病例汇报比赛现场,左3图为2022年疫情期间线上举办比赛

未标题-22.jpg

图注:汇传承、启光明——首届北大眼科厚道学术交流会

  线上教学平台是我科独家打造眼科小讲课视频库,突破时空限制,助力碎片化学习。

图片48.jpg

图注:线上教学平台,节选课程题目及观看链接

  临床教学图库中包含专科影像资源库,涵盖罕见病例与经典术式,拓展教材外知识维度,并持续更新。

图片49.jpg

图注:临床教学图库部分截图

  4、卓越成绩、见证实力

  北大医院眼科是北京市首批眼科住院医培训基地,自北京市住培制度实施以来,北大医院眼科住培结业考核通过率连续多年保持100%,北大医院眼科是国家住培理论考核命题单位,拥有多名结业考核命题专家及考官。每年组织考前辅导,汇集各个亚专业专家集中讲解,促进住培学员更好地掌握知识,确保培训质量。

  5、制度公平、待遇优厚

  科室根据轮转考核结果、岗位及工作量发放绩效,待遇同本院住院医师,确保所有培训人员享有公平的绩效待遇,为学员潜心学习提供坚实保障。对于表现优异的住培学员,将获得留院工作机会。

2020级学员张晏祯:
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规范化培训的那三年,我亲历了成长的蜕变。科室的科学轮转计划、导师的一对一指导,让我扎实掌握了眼科核心技能。病例研讨与学术交流,锤炼了我的临床思维,培养了严谨态度。导师的倾囊相授,更让我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段经历,让我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眼科医师,也给了我持续精进的底气,成为我职业生涯的坚实基石。”

报名须知

  ①报名咨询:详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官网/住培招录公告

  https://www.pkufh.com/Html/News/Columns/1254/Index.html

  ②联系方式:赵亮 010-83573416

(十)耳鼻咽喉科

  北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我国最早开展专科诊疗的学科之一,科室前身可追溯至1950年成立的耳鼻喉专科组。现开放床位42张,年门急诊量13万余人次,年收治患者近3千例。科室业务涵盖耳科学、鼻科学、咽喉科学、头颈肿瘤学及听力学等亚专业,尤其在鼻内镜微创手术、头颈肿瘤规范化治疗、人工耳蜗植入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科室现任主任刘俊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预防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主任委员等职。学科团队实力雄厚,现有中级以上师资16人,其中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7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人,多人担任国家级学术组织常委、编委及住培评审专家。科室注重临床与科研结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课题,发表SCI论文及国家专利,连续多年获评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学团队。

图片50.jpg

  1.特色诊疗与技术

  科室配备国际先进的诊疗设备,开展鼻内镜下鼻颅底肿瘤切除术、人工耳蜗植入术、喉癌根治及功能重建术、耳内镜微创手术等核心技术,并设有听力障碍早期筛查与干预中心、眩晕诊疗中心等亚专业平台。

  同时,常规开展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鼻内镜下功能性鼻窦手术、食管异物取出术等门急诊手术。注重学员手术实践操作教学,住培结束时可完成鼓膜穿刺置管术、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鼻内镜上颌窦中鼻道开放术、气管切开术、皮肤皮下肿物切除术等。

图片51.jpg

  (1)鼻科与颅底外科:常规鼻内镜下鼻窦手术(如鼻息肉切除、鼻中隔偏曲矫正)全面升级至鼻颅底肿瘤切除、鼻眼相关手术(视神经减压、眶内肿瘤)、鼻颅颈交界区复杂手术(如脑脊液鼻漏修补),应用国际先进导航系统及内镜设备,精准治疗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及颅底病变,技术覆盖范围居全国领先。

  (2)耳显微外科与听力重建:掌握鼓膜修补术、胆脂瘤根治术、听骨链重建术、人工耳蜗植入术、内淋巴囊减压术、面神经减压术、前庭神经切断术、半规管阻塞术、BAHA植入术等核心技术,覆盖耳科罕见病及功能重建。

  (3)咽喉头颈外科:喉癌根治及功能重建术(部分喉切除+发音重建)、甲状腺肿瘤规范化治疗、声带注射及甲状软骨成形术、微创激光喉手术等,重视头颈肿瘤多学科联合治疗(MDT)。在发挥传统强项的同时积极在领域创新。

  2.教学与科研平台

  科室作为北京市首批住培基地,拥有完善的培训体系,教学架构由基地主任、教学主任、教学秘书及骨干师资组成。

  (1)临床技能培训:教学活动形式多样,体现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包括每周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亚专业组小讲课、模拟手术训练及临床技能竞赛。作为国内最大模拟训练中心,配备3D解剖模型、虚拟手术系统及实体解剖实验室,定期开展鼻颅底解剖训练、耳显微外科操作模拟,确保学员均等动手机会,注重学员手术实践操作教学,住培结束时可完成鼓膜穿刺置管术、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鼻内镜上颌窦中鼻道开放术、气管切开术、皮肤皮下肿物切除术等。

图片52.jpg

  (2)科研支持体系:科研方面提供系统支持,导师一对一指导,科室提供临床数据库、实验平台及统计分析支持,聚焦耳鼻喉疾病机制与临床转化,设立鼻科学、耳显微外科、头颈肿瘤、咽喉嗓音医学等研究方向,与中科院、军科院及其他高校等机构开展合作,为学员提供前沿科研支持。

  (3)住培成果:结业考试通过率100%:连续数年获评北京大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基地。

  基地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人,优秀学员可优先留院及进一步学习深造。

  3.待遇保障

  (1)目前薪酬构成:医院基本绩效+专业基地绩效+住宿补贴+夜班费+医院其他绩效奖励

  ①医院基本绩效:第一年4500元/月,第二年5500元/月,第三年6500元/月

  ②专业基地绩效:节假日值班补贴100元/个,门诊、急诊、手术工作量等奖金与本单位住院医师同工同酬

  ③住宿补贴:1000元/月

  ④夜班费:100元/个

  ⑤医院其他绩效奖励:年终绩效

  (2)其他福利:

  ①提供院内学术会议及国际交流参会资助;

  ②基地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人,优秀学员可优先留院及进一步学习深造。

  4.培训内容

  (1)临床轮转: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各亚专业(耳科、鼻科、咽喉科、头颈外科)及ICU、麻醉科、影像科、普外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轮转,掌握急危重症处理及专科手术技能;

  (2)核心能力:可独立完成鼓膜穿刺置管术、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鼻内镜上颌窦中鼻道开放术、气管切开术、皮肤皮下肿物切除术、急诊外伤缝合等基础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人工耳蜗植入、Draf手术、颅底手术、喉癌根治术等高级手术;

  (3)教学实践:参与手术及技能操作、教学查房、病例讨论、模拟训练及学术讲座,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

  (4)科研要求:至少参与1项科研课题,撰写1篇学术论文或病例报告。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负责人:刘俊秀主任

  联系人:王欢老师,电话:010-83573438,邮箱: 173083348@qq.com

  加入我们,成就卓越!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以顶尖的师资、一流的平台、丰厚的待遇,助力每一位住院医师成长为兼具临床能力与科研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图片53.jpg

(十一)麻醉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北大医院”)始建于1915年,迄今已有百年历史。北大医院位于北京老皇城内,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的2022年全国最佳医院综合排名中名列第12位。泌尿外科、肾内科均为专科声誉全国第一名,麻醉科在2021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中位列第5名。

图片54.jpg

图片55.jpg

  北大医院麻醉科在1951年由中国现代麻醉学创始人之一谢荣教授创办,作为中国麻醉学科的发源地,走出了谢荣、吴新民两位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的主任委员,为中国麻醉学科的发展、建设和麻醉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国内享有崇高的学术地位。

图片56小.jpg

  基地负责人王东信主任是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负责规培的师资培训。同时担任北京大学麻醉学系副主任、重症医学系副主任、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睡眠医学学组组长,和多个国内外重要期刊审稿人。王主任带领全科在危重病人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围术期器官保护、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等方面做了大量的临床探索和研究工作,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顶尖医学期刊Lancet(柳叶刀)、Annals of surgery、Anaesthesia等中外著名专业杂志上。麻醉的重点已经从术中扩展到整个围术期,我们更加关注麻醉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正在积极实践着从麻醉学向围术期医学的重大转变。科室有多位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麻醉学结业考核、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麻醉学全国统一考试的命题专家。

  本科室建制齐全,几乎涵盖了包括临床麻醉(手术室内外麻醉)、评估门诊、急救复苏、疼痛诊疗在内的麻醉学科的全部内容,年麻醉手术量达到60000余例。手术种类多样化、麻醉方法齐全、给教学工作提供了强大的临床资源保障。可以胜任大量高难度手术及危重症患者的麻醉,在业内逐步形成了高龄及危重症病人麻醉的特色。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针对住院医师,逐渐摸索并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以胜任力为导向的麻醉学教学体系。

  1.科室组成

  北大医院麻醉科由以下部门或亚专业构成,提供最为全面的临床麻醉服务:

  第一住院部麻醉:进行妇产科、眼科、小儿外科、小儿癫痫手术、负责呼吸科气管镜室、妇产科计划生育手术室及生殖中心、门诊日间手术间、门诊内镜中心、心内科导管室、血管介入科导管室、神经外科介入导管室、门诊膀胱镜室的相关手术、操作的麻醉工作。耳鼻喉头颈外科的手术麻醉。

  第二住院部麻醉:进行普通外科、心血管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骨科(含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泌尿外科、烧伤整形外科手术的麻醉。

  第三住院部及男科手术室麻醉:进行小儿眼科手术和男科手术的麻醉。

  手术室外麻醉:负责呼吸科气管镜室、妇产科计划生育手术室及生殖中心、门诊日间手术间、门诊内镜中心、心内科导管室、血管介入科导管室、神经外科介入导管室、门诊膀胱镜室的相关手术、操作的麻醉工作。

  疼痛门诊:主要治疗各种头痛、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急性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等)、骨关节痛、组织疼痛、癌性疼痛等。

  术前评估门诊:为有需要实施麻醉的手术患者进行麻醉前风险评估及预警,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和准备,实施患者教育,从而节约患者住院时间、保障围术期安全、加速康复。

  麻醉恢复室:共有14张活动床位,供麻醉后病人的短期恢复。

  麻醉准备室:共3张床位,进行开放外周静脉、桡动脉穿刺置管、深静脉穿刺置管和外周神经阻滞等麻醉诱导前的准备工作。

  2.麻醉科人员组成

  麻醉科拥有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4人,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27人,主治医师26人。绝大部分的主治级以上医师都拥有博士学位,部分人员在国外受过临床和科研培训。截至2022年已培养硕士研究生60余人、博士研究生100余人。

  3.能力培养

  (1)理论学习

  1.针对不同年资的住院医师设置不同类别的课程,循序渐进、有的放矢。

  2.每月1次的住院医师沙龙,设有教学查房、知识点复习、专业英语和模拟培训4个板块,多维度提高综合实力。

  3.每月2次的多学科病例讨论,由麻醉一线医生汇报病例,并邀请我院内外科及相关领域的医生,一起讨论各种疾病的专业进展及其与麻醉的关系,拓展临床思维。

  4.每月1次的研究生俱乐部无条件对住院医师开放,讨论科室各个在研项目的进展、迸发新的科研创意、交流各种研究工作的心得体会。

  5.每月1次的超声集训营课程集中麻醉科、超声医学科、心内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老师资源,系统规范培训围术期超声技术的应用,紧跟学科发展前沿!

图片57.jpg

图片58.jpg

图片59.jpg

  (2)临床实践

  1.每一位刚进麻醉科的住院医师均须接受为期两周的岗前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担任一线医师职责。

  2.进科后会为每一位住院医师分配一名主治及以上的二线医师作为指导教师,进行“一对一”带教和指导。

  3.丰富的临床操作种类,如外周静脉穿刺、动脉穿刺、中心静脉穿刺、硬膜外穿刺、外周神经阻滞等。大部分穿刺操作可在B超引导下完成。操作培训都先要求通过预约课程在模拟模型和/或实验动物上进行练习,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后再给病人操作,逐步推进资质准入,这样既保证了住院医师的临床能力培养,又保障了患者安全。

  4.先进的监测和管理手段,如血气分析、BIS监测、Vigileo监测、PiCCO监测、Swan-Gans导管监测、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道超声心动图,以及术前血液分离、术中自体血回收等。

  (3)危机处理模拟培训

  危机处理模拟培训是我院的特色教学项目,通过计算机控制、药理和生理驱动的模拟人进行围术期危机处理模拟培训。模拟情景来自于多年积累的真实病例,场景逼真,是各级住院医师最愿意参加的培训内容,对于提升住院医师危机处置能力、保障患者安全意义重大。最新的模拟教学楼已于2021年6月启用,情景模拟教学已开始实施。

  (4)各种特色学习班

  北大医院麻醉科每年定期举办《围术期医学国际论坛》、《全国分娩镇痛学习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困难气道研讨会》《血液保护和血液分离技术研讨会》,不仅涵盖国内外最新进展相关讲座,Workshop更是精彩不断,为所有学员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

  (5)年度住院医师技能大赛

  一年一次的住院医师技能大赛,知识与趣味同在。极大的提高了住院医师的团队精神并缩短了彼此的距离感。

  住院医师技能大赛

  (6)轮转计划明晰

  规培培训计划会以电子形式录入系统,除非有特殊情况,将严格遵照执行。这一举措,不但使培训更加规范、严谨,而且对于住院医师个人来说,对自己的情况了然于心,更加方便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生活事宜。

  (7)阶段性考核与反馈

  我科率先将360度评估、mini-cex、DOPS等应用于住院医师培训体系中,并且考核后进行师生面对面反馈,使得师生联系更为紧密,学习效能事半功倍。此外,对于非麻醉科室轮转学习,科室有专人对在外轮转的住院医进行不定期考勤抽查,并联合所轮转科室进行沟通和反馈,确保达到最佳轮转学习的效果。

  同时自2021年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传统项目——住院医师年终考核启用了OSCE(Objective Structure Clinical Examination,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智能化管理平台来完成此次临床技能的考核和评估,实现了临床技能考核过程及考核评分信息化,让考务和教学工作更智能、更便利、更简单,大大提高了考核效率,考务人员可及时掌握考试进度和评分情况,这也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方式的新突破。

  4.特色培养

  规培期间,住院医师可申请麻醉学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学位。同时以自主培训人员身份加入北大医院麻醉科的住院医师在完成住院医规培结业考核后,通过面试,可择优成为科室合同制员工,享有同等晋升机会。

  自1991年,北大医院麻醉科共培养住院医师164人。连续承办三届北京市麻醉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师资培训班。

  从我院完成规培后进入各自的临床岗位,业务能力均得到了各单位领导的赏识和认可。其中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北京地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中的通过率为100%。

  已有2位住院医师获得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学位证书,6位住院医师在职硕士研究生在读。

  截至2023年,共有6位完成住院医规培结业考核的住院医师,通过面试成为北大医院合同制员工。

  通过北大医院麻醉科的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体系,我们衷心希望各位学员在结束培训时,能够具备独立处理各种常见手术麻醉的临床能力,保障围术期患者安全;能够具备带教实习医师的教学能力。在职研究生毕业的学员,还应具备参与临床研究并撰写学术论文的科研能力。

  5.经济待遇

  除外北京市所提供的住培工资、住房补贴之外,科室每月还会为住院医师发放与本院同年资职工相当的绩效奖金,以及拖班补助和值班费。科室和教育处绩效总奖金平均:第一年4500-9000元/月左右,第二年5500-11000元/月左右,第三年6500-13000元/月左右。

  6.培训对象:培训对象根据来源分为委托培训人员和自主培训人员。2025年拟招生名额:委托培训人员4人,自主培训人员6人。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负责人:王东信主任

  联系人:李钰婷 13552501248

(十二)放射科

  1.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影像科之一,发展历程可追溯至1923年,时为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北医前身)理学诊疗科X光室,于1946年正式建科,跟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科室在汪绍训、李松年、高玉洁、蒋学祥等老一代著名放射科教授的带领下,经历了近百年的探索、建设和发展,已成为专业基础扎实、师资力量雄厚、硬件设备先进、医教研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医学影像科。

未标题-23.jpg

图片75.jpg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目前按照解剖脏器系统划分为心胸、腹盆、儿神及骨/急诊四个专业组。在门急诊和住院部均设有医患分流、相对独立的工作区域,并装配高清显示屏PACS工作站80余台,为日常临床、学习和科研活动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科室拥有大型X线/DR设备16台、乳腺机2台、CT 12台、磁共振10台,并配备有较先进的后处理工作站,可以满足多种临床及科研需求。本科室X线普放、CT、MRI检查数分别达180000、230000、110000余例/年,病种、病例数满足培训需要。在这里,住院医师还将有机会接触到多种疾病的AI软件研发工作,探索影像人工智能的奥秘。

图片76.jpg

  作为老牌教学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一直注重教学。2005年北京市成立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我科成为首批医学影像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近5年培养影像住院医师60余人,住院医师结业考核多年通过率100%。

  2.教学特色

图片77.jpg

  2012年,随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与加拿大皇家内科与外科学院国际合作中心项目的引进与不断深入,我科尝试探索“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放射医师培训模式”,建立了完善的放射专业住院医师及研究生管理、培训及考核制度,并且培养学生医教研的全面发展能力。

  3.师资

图片78.jpg

  我科现有教师正高级6人,副高级13人、中级19人,为每名住院医师配备1名固定的责任导师,负责住院医师在培期间的全程指导。同时,对住院医师实行“一对一”带教,带教老师针对住院医师给予个性化的培训和指导。

  4.专业基础课程

  本科室根据放射专业住院医、研究生及进修医师的培养要求,安排了每周1-2次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表如下:

图片79.jpg

  5.疑难病例讨论与小讲课

图片80.jpg

  专业基地每周一早晨组织教学病例读片,每周二至周五早晨组织各系统疑难病例讨论,培养住院医临床思维能力。

  每周二至周五早晨安排同学进行小讲课,讲授最新的专业知识和诊断要点,培养同学们的教学能力,并有指导医师点评。

  6.科研培训

图片81.jpg

  本科室具有完善的科研数据平台、影像组学和人工智能(AI)开发平台,近3年来发表学术论文约6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

  欢迎有科研兴趣的住院医师及进修医师参与科研,科室会安排相应导师给予科研与论文写作指导,已有数名住院医及进修医师在学习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7.学员薪酬待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给予在培住院医师与本院同年资住院医师同等待遇。科室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根据住院医师年资给予不同等级的固定奖金,并按照工作量给予相应的绩效奖金。此外,在培住院医师还可获得医院发放的住房补贴。

  基本绩效标准:

  第一年:4500-6000元/月

  第二年:5500-8000元/月

  第三年:6500-10000元/月

  8.招生计划

  2025年计划招录外单位人4人、自主培训人员4人。

  联系人:高歌 13911902693;刘义 18801066411

  欢迎广大住院医师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在这里可以获得最规范的专业培训,最全面的教学指导,提升自身的临床、科研竞争力,成为“传承宗师伟业,创新影像医学”的优秀放射科医师。

(十三)超声医学科

  北大医院超声医学科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是全国最早开展超声诊断的科室之一,诊疗范围涵盖腹部、浅表器官、外周血管,兼备超声介入治疗,同时与超声心动室、妇产科超声室在教学层面紧密合作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病源充足,病种齐全,与临床科室密切交流,形成完善、规范的培养体系。近年来开展超声造影、超声引导下热消融、经食道超声心动检查及超声引导下羊水穿刺、脐带穿刺等高新技术。

  超声医学科现共有导师27名,均具备丰富的带教经验,带教培训采用“导师制”,手把手、一对一带教,保证学员的上机机会。科室每周安排疑难病例讨论、小讲课、教学阅片及超声造影病例分析等课程,获得良好的培训效果,连续数年住培结业考核通过率为100%。

  除医院统一发放的基本绩效外,每月根据完成的工作量给予1500-5000元的科室绩效以及夜班费100元/个。

图片82.jpg

图片83.jpg

(十四)核医学科

  核医学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一批核医学科,成立于1958年,是教育部“核技术应用”重点学科、国家临床放射性药物研究基地、全国核医学教材主编单位、首批国家及北京市住院医师规培示范基地、北京市规培基地标准及培训细则起草及修订单位、北京市唯一考核基地、硕士、博士培养单位及博士后流动站。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拥有全国优秀专业基地主任、北京市优秀指导教师,拥有博导3人、硕导2人。检查项目齐全,诊疗病种丰富。临床开展核素诊断(包括正电子、单光子显像、甲功放免测定)40余项,核医学专业门诊核素治疗7项,多学科MDT会诊20余项,全国率先开展镭-223治疗上百例。拥有放射性IV类药物实验室,已开展PSMA等多种新型显像剂临床试验,突出显示了北大核医学在临床应用和科研方面的巨大优势和引领作用。

  我科年检查上万人次,年门诊量近5000人次。培训体系完善、规范,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基地多次获得住培考核优秀奖。2001年至今已培养学员51人,考核通过率100%,近年来每届学员均获得优秀住院医师称号。享受无夜班及国家法定节假日,享受医院和科室工会多项福利,有机会参加科室医教研及工会活动。除医院的基本绩效外,科室每月还会根据完成的工作量给予相应绩效。

  2025年计划招录外单位1人、自主培训人员2人。

图片84.jpg

(十五)检验医学科

  检验科经过近百年发展已成为集医、教、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实验室,设有临床血液体液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和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检验5个亚专业,覆盖中心院区和大兴院区,共有12个实验室。科室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获得ISO15189和CAP认可,并先后获得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国家医疗相关标准执行竞技赛”三等奖、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先进典型“群众满意的科室”称号,2022年获批北京市重大疫情防治重点专科、北京市首批“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培训基地”。

  检验科非常重视医学教学工作。作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博士后流动站,先后培养研究生近百名。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8年制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检验学系教学任务。是全国和北京市最早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之一。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指导教师中高级职称占50%以上。针对不同专业背景和年资的住院医师,采用分层递进培训方式,设置个性化培训内容。为每位住院医师安排1名责任导师,负责培训期间全程指导。专业基地每周定期开设住院医师培训理论精品课程,涵盖5个亚专业,全年约90学时。各亚专业同步开展教学阅片、小讲课、病例讨论、报告单分析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对住院医师实行“一对一”带教,“手把手”技能培训指导。

未标题-24.jpg

学员参与支部活动;工会组织各项活动

未标题-25.jpg

专业小讲课与专业技能培训

  自招生以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通过率均为100%

  规培期间享受国家法定节假日,享受医院工会各项福利(自主培训人员),参加科室工会组织的各项职工活动。科室为自主培训人员身份的学员提供就业信息与指导,帮助学员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图片85.jpg

检验科大家庭

(十六)临床病理科

  北大医院病理科是全国和北京市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北京大学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专家委员会病理学组组长所在单位,北京大学病理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点。具有优良教学传统,教学制度健全,教学水平高,注重各系统病理学规范化培训,坚持经典形态病理学基础与病理学进展、科学研究思路相结合的全面训练。

  主要培养目标是:具备扎实的病理学基本功,各系统常见病规范和准确诊断能力,疑难病初步诊断能力;医教研全方位成长,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专科病理学发展的基本能力。历年住院医师培训结业考核成绩优异,规培基地评估名列前茅。有数个强项优势亚专科师资队伍,切实落实导师制,因材施教对学员进行科研培训。且科室培养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高达100%。

  本科毕业生规培期间,可申请北京大学医学部同等学力研究生,结业后可获得临床病理学专业硕士学位。一直秉承学员享受法定假日的管理理念。

  此外,病理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增进友谊,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如果你对病理学充满热情,渴望探索生命密码,守护健康未来,欢迎加入我们!我们将为你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助你实现人生理想!

  联系人:邸吉廷,肖雨;联系电话:010-83575496,010-83572431。

未标题-26.jpg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 ;教学读片

未标题-27.jpg

住院医师读书汇报; 医院运动会

图片86.jpg

郊游活动

(十七)重症医学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前身是由我国著名的麻醉学奠基人谢荣教授于1985年创建的外科监护室,是国内建立最早的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之一,并于2013年正式独立建科,现为十四五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重症医学科拥有床位28张,每年收治疑难危重症患者1500余人。谢荣教授为ICU创始人,刘秀文、杨拔贤、王东信教授为历任ICU主任和负责人。现任科主任李双玲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为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师分会全国委员、北京医师协会重症专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北京生理学会危重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抗癌协会肿瘤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重症超声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重症医学与器官支持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委等。

  经过30余年发展,科室具有很强的综合危重症诊疗能力,收治危重症种类丰富,涵盖来自围术期、急诊、内科等的危重症患者,其中以老年高危患者围术期一体化治疗、镇静镇痛与谵妄评估、急性肾损伤早期识别与干预、重症超声指导下的多器官功能评估、重症患者早期康复为特色。重症医学科科训为:以人为本,循证创新。体现以病人为先的医疗理念和注重人文关怀的科室文化精神。

图片87.jpg

俯卧位通气、床旁重症超声、肾脏替代治疗和康复踏车

  现开展Swan-Ganz导管、PiCCO、呼吸力学、神经系统多模态、睡眠、腹腔内压等监测;可进行多器官床旁重症超声、微创气切、电子支气管及胃肠内镜下诊疗,开展CRRT、血浆置换、体外人工肝支持、IABP和ECMO等高级生命支持治疗。

  科室设立亚专业开展临床及科研工作,学科拥有7个亚专业学组:镇痛镇静、重症感染、院感控制、循环与重症AKI、重症超声、呼吸与心肺复苏、重症营养。

  科室从临床需求出发,针对重症亚专业方向,延伸科研项目,形成良好的科研梯队,滚动产出成果。2023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协和榜)重症医学科排名全国第21位。近5年,科室总计发表SCI文章26篇(JCR Q1区12篇),中文核心期刊22篇,获批1项国家级、2项省部级、14项院级科研基金以及2项横向基金支持。目前在研科研项目31项。获批专利4项。

  本科室是国家住培专业基地,也是国家和北医的专培基地,同时是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心内科的专培联合培训基地。李双玲主任担任北京市住培专委会重症专业副主任委员。科室教学小组架构完整,由基地主任、教学主任、教学秘书、教学辅助人员及教学骨干构成,教学制度完善。既承担了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及研究生等的教学任务,还承担了住培、专培、进修医师和全国ICU专科护士的培训,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住培医师教学活动形式多样,除基础小讲课外,科室还有每月2-3次的新进展学习,包括读书报告和亚专业组活动;为贴近临床,科室开展教学查房、教学病例讨论,此外还设置了模拟教学课程、晨间学习,并注重床旁带教。每2月1次的科研例会,会邀请统计专家、临床实验专家、研究生导师参与课题的讨论点评,强化在培医师的科研能力。2021年基地获北京大学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学科;2024年获北京重症住培教学查房展示团队三等奖;此外,多名指导教师及学员获院校级教学奖项。

  1.学员待遇保障

  目前医院薪酬构成:医院基本绩效+专业基地绩效+住宿补贴+夜班费+医院其他绩效奖励。

  1.医院基本绩效(重症医学为紧缺专业):

  第一年:4500+400元/月

  第二年:5500+400元/月

  第三年:6500+400元/月

  执业医师资格注册在北大医院后,再增加200元。

  2.专业基地绩效:秉承“同工同酬”的管理理念,根据工作量给与科室绩效。此外若有科研产出,可有相应的科研奖励。

  3.住宿补贴:1000元/月。

  4.夜班费:科室夜班费100元/次。

  5.医院其他绩效奖励:年终绩效(2024年,全年在岗为3万元)。

  6.急需紧缺专业培训人员补助:由北京市政府下拨,1.2万元/人/年。

  7.在分院区工作,按实际工作量,给予交通补助。

  2.培训内容

  住培医师在责任导师的指导下,以在重症医学科及其他相关临床科室轮转培训为主要形式,通过管理住院病人和参与各种教学培训活动(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和专业讲座等),完成规定数量的病种管理和基本技能操作,学习重症医学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在管理急、危、重症病人过程中规范书写病历、操作记录、疑难病例讨论等医疗文书,参与重症病人收治、转出流程及相关科室日常会诊工作,从而掌握相关疾病诊疗过程;培训期间要求认真填写《住院医师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参与对实习医师、见习医师的临床教学和指导工作;轮转的同时采用理论授课、模拟培训和临床带教等多种培训方法,以加深住院医师对医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能力。培训过程中,基地严格落实考勤、过程考核、出科考核和年度考核,以确保培训质量。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负责人:李双玲主任

  联系人:乔虹

  联系电话:010-83575016

  邮箱:qqhhong@163.com

(十八)住院药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药剂科是国家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是教育部首批Pharm.D药学博士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首批卫健委临床药师师资和学员培训基地,卫健委紧缺人才(临床药师)培训基地,首批北京市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美国密歇根大学等Pharm.D国际学生的中国实习基地,创建并推广具有中国特色的、与国际接轨的、集高校 “双一流”建设项目和基层药师培训于一体的北医临床药学教学模式。

  本基地教学理念先进,住培学员全部实现和临床药师并轨培训(培训费用全免);师资力量雄厚,中级及以上规培师资35名;培训体系完善,实行一对一导师制,采用分层递进培训方法;培训质量过硬,基地多次获得住培考核优秀奖,多名学员获得优秀住院医称号。

图片88.jpg

三、招收对象

  全国各地(含港澳台)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全日制医学专业(临床)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其中往届毕业生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者仅限报名全科、儿科、妇产科、麻醉科、临床病理科、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具有医学专业成人教育本科学历的自主培训人员应当具有全日制医学专业专科学历并已取得《医师资格证书》。

四、招录专业

  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皮肤科、全科、眼科、耳鼻咽喉科、麻醉科、临床病理科、检验医学科(其中检验技师为北京市基地,可为理学学位)、放射科、超声医学科、核医学科、住院药师(北京市基地)。

五、招录计划

  (一)提前批招录计划

  北京市毕业后医学教育管理系统自主培训人员提前批报名通道已开启!提前批招录仅面向未与京内外就业单位签订聘用或劳动合同的全日制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即拟以自主培训人员身份参加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报名时间截至5月9日,拟报名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请通过以下链接进入报名系统注册并报名:https://bjzyy.wsglw.net/HomePublic/PublicIndex,我院将于5月完成提前批录取工作。

专业基地提前批计划
超声医学科4
儿科10
耳鼻咽喉科2
放射科4
妇产科7
核医学科2
急诊科1
检验医学科3
检验医学科(技师)2
临床病理科3
麻醉科6
内科42
皮肤科2
全科4
外科12
眼科2
重症医学科2

  (二)其余招录计划

  各专业基地其余招录名额将于7月正式招录时公布。

  【温馨提示】请认真填写报名信息,确保所填联系方式及邮箱地址准确无误,以便接收后续重要通知。具体考核时间及相关安排将另行通知,请您持续关注并保持通讯畅通。

六、学员待遇

  (一)目前基础保障

  1.基本工资:参照上级要求北京市标准;

  2.住宿补贴:1000元/月;

  3.急需紧缺专业补助:400元/月。

  (二)目前执行绩效激励

  1.基本绩效根据培训年限逐年递增:第一年4500元/月,第二年5500元/月,第三年6500元/月;

  2.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并注册在我院,额外增发200元/月;

  3.夜班津贴:100-300元/班次;

  4.专业基地绩效(按各专业基地政策发放);

  5.年终奖励:如2024年全年在岗获3万元绩效奖励。

七、其他亮点

  定期举办学术沙龙、技能竞赛、文体活动,构建医师交流氛围;

  关心关爱住院医师、多渠道诉求反馈路径,并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打造有温度的培训环境;

  提供通过同等学历途径攻读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硕士的机会(具体参照北京大学医学部同等学历相关政策);

  优秀学员可获留院聘用机会,畅通职业晋升通道。

八、联系方式

图片89.jpg

2025年北大医院住培招录咨询群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官网:https://www.pkufh.com/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微信服务号、订阅号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育处微信公众号:BDYYJYC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