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介绍 >> 儿内科>> 科室动态 >>正文

科室动态

【辞旧迎新】 儿童心血管内科举行2023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研讨会

作者:徐文瑞 廖莹 来源:儿童心血管内科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4-01-23
字号:+-14

  1月20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心血管内科成员欢聚一堂,举办了2023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研讨会。会议主要内容包括过去一年工作成果的总结,以及全体成员各抒己见、献计献策,深入探讨专业发展瓶颈和解决策略,并帮助青年医师进一步明确个人专业发展方向及职业规划。会议氛围积极向上,温馨融洽。

图片19.png

  本次会议由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心血管内科主任齐建光主持,科室在职及退休医师、护士长及骨干护士参会。齐建光主任在发言中感谢全体医护人员对儿童心血管内科的贡献,同时提出2023年岁末北大医院大兴院区正式启用并成立儿童医学中心是儿科各亚专业发展的新契机,儿童心血管专业拥有优良的传统和深厚的积淀,面对挑战和机遇,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共谋未来发展大计。

  中青年医师汇报了各自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徐文瑞主治医师、孙燕副主任医师、廖莹副主任医师、张春雨副主任医师、白薇主治医师、吴舒主治医师、孙楚凡主治医师、吕博洋助理研究员依次发言。刘平护士长汇报了2023年心血管病房在护理质量方面的改进措施,病房全年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在三级质控方面全优,多次得到市民致电12345表扬。

  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儿童心血管内科临床医护在圆满完成病房、门诊日常医疗工作的同时,也保障了儿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直立倾斜试验、直立试验、卧坐位试验等重要辅助检查的顺利开展和多个院区夜间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基础研究工作中,在杜军保教授、金红芳教授及黄娅茜研究员的带领下,在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杜军保教授再次获得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称号,金红芳教授荣获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黄娅茜研究员获得国家高层次特殊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在临床研究工作中,在儿童晕厥、肺动脉高压、心肌病、心力衰竭等疾病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的研究进展顺利,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金红芳教授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支持;在教学方面,多位中青年医师在教学比赛中获奖并获批教学课题。

  展望未来,青年医师们也提出自身的发展规划和对专业的发展建议,包括开设专病门诊及完善专病队列管理,以及在保持专业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专业短板。

  在每位中青年医师发言结束后,马郁文、陈永红、刘雪芹、齐建光、张清友、闫辉、黄娅茜等教授专家从学科未来发展定位、临床与学术重点发展方向、临床研究平台建设、临床工作日常运营、人才梯队建设、加大宣传、扩大学科影响力等多方面提出了建议并进行了充分交流,同时纷纷表达了对于未来儿童心血管内科持续发展的期待与信心。齐建光主任对科室的定位和未来发展重点进行了解析,对在职医生进行了专业分工,并对近期工作进行了计划与安排。

图片20.png

  北大医院儿童心血管专业成立于1958年,在国内儿科领域较早开展了心导管术,与全院协作开展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上世纪80年代末在国内率先开展儿童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导管术;1992年,在杜军保教授的带领下,开始创建儿童晕厥的诊断体系,在我国最早进行儿童直立倾斜试验,首先发现并报道我国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1997年)以及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2005年),规范了儿童功能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成为本专业的突出特色,杜军保教授等主持制定了儿童晕厥诊治国际指南以及十余部儿童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指南与规范,使儿童功能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跻身于世界领先行列。杜军保教授、金红芳教授及黄娅茜研究员等关于肺动脉高压基础与临床研究及含硫气体信号分子的发现及其在心肺血管疾病发病中的意义研究在相关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获批部委级科技奖励9项。

  回顾前辈的奋斗历史和辉煌成果,后辈们深受鼓舞,也感觉责任重大。在保持优势的同时,也应正视目前存在的不足,在积极提升自身的同时虚心学习、借力发展、持续进步。研讨会恰逢癸卯兔年的最后一个节气,正可谓春日可期,蓄势待发,相信在前辈们的支持和鼓励下,儿童心血管内科会越来越好!

(儿童心血管内科: 徐文瑞 廖莹)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