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刊院报
返回大众版首页 返回专业版首页
文章标题:

2.jpg

目录二

听前辈讲那过去的故事——访肾脏内科老支书潘缉圣教授

作者:杨超、许莹 来源:肾脏内科 发布时间:2017-12-20

图片16.jpg

  11月22日下午,北大医院肾脏内科近20名青年党员、积极分子怀揣诚挚的祝福,在党支部孟立强书记的组织下前往病房看望了老支书潘缉圣教授,并与潘教授进行了亲切的座谈。此次活动是肾脏内科党支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系列活动之一——听前辈讲那过去的故事。系列活动的宗旨是“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前辈教导,促我前行”,使年轻一代能够回顾老前辈的峥嵘岁月,重温肾脏内科的光辉历史,勉励年轻人沿着前人的足迹在新时代披荆斩棘,奋勇争先。

  潘教授虽然耄耋之年,但给年轻人讲起肾脏内科历史,仍然是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她的讲述将大家带回到肾脏内科创立奋斗的年代。

  潘大夫的研究生导师是当时的系统内科主任——王叔咸教授。王叔咸教授于1957年在北大医院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肾脏病专业,是我国肾脏病专业的奠基人和创始人。1958年于国内首先开展肾活检。1960年开始,潘大夫着手研究肾脏病人的蛋白质代谢问题,与其他医护人员不辞辛劳地在病人的饮食和大小便中测定蛋白质含量,对疾病的认知在摸索中不断提高。到了1964年,卫生部在全国建立了18个临床医学研究室,其中就包括北大医院的肾炎代谢研究室,这是中国第一个肾脏内科专业的研究室。70年代初,潘教授等人基于临床实践经验,总结了治疗肾炎的各种疗法。1979年11月,北大医院肾脏内科举办了国内第一个肾脏病学习班,为全国各地的肾脏内科培养出了不胜枚举的骨干人才。王叔咸教授去世后,王海燕教授成为北大医院肾脏内科的学科带头人,她带领着肾脏内科医护人员大步迈进,使北大医院肾脏内科达到国内领先、国际靠前的位置,她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我国的肾脏病学事业。

  1998年,潘缉圣教授因为身体原因,离开了最熟悉、最敬爱的临床岗位,目前在本院住院治疗。但她仍然心系着肾脏内科发展,知晓赵明辉教授等中青一代学科带头人带领着肾脏内科获得世人称赞的临床和科研成果,连续7年获得复旦大学肾脏病专科排行榜第一名,甚是欣慰。

  最后,潘教授告诫科里的年轻人仍需努力,集体的光荣是靠大家实践和维持的,只有集体光荣,个人才会觉得光荣。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医德和医术!医德的本质就是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先有高尚的医德,才会有高明的医术。肾脏内科的年轻医生也纷纷表态,创业艰难,守业更难。既然站在很好的平台、很高的起点上,必须督促自己不断前行,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期望,在赵明辉主任的引领下努力将北大医院肾脏内科打造成国际一流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每一位北大医院人、北大医学人都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出发。大家衷心祝愿潘教授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年青的医护人员从潘教授的娓娓道来中深深感受到“创业不易守业难”,大家以“北大医学放在心里是使命,扛在肩上是责任”共勉,身上担负的责任和使命是沉甸甸的,年青一代必将继承和发扬前辈的优良传统,化成动力不断前行。

(肾脏内科  杨超、许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