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试验专业简介

肝病专业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4-03-12
字号:+-14

  一、专业介绍

  (一)专业基本情况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始建于1955年,是国家感染病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学科,国家肝病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国家传染病继续教育基地,北京市内科(传染病)重点学科。2007年成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肝病中心”。科室现有医务人员56人,其中医生22人(主任医师或教授9人、副主任医师或副教授7人、副研究员1人、主治医师3人),副主任技师2人,其他技师4人,护理及其他人员28人。开放床位57张,分两个病区(本部和密云院区)。科室拥有人工肝治疗室,胃镜室、B超诊断室、病毒实验室等。科室长期以肝病和感染性疾病为主攻方向,并承担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应急任务。主持多项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北京市科委项目等。

  本专业由斯崇文教授成立于1999年,现任专业主任王贵强教授,秘书赵鸿教授、钱建丹博士、张世梦助理,护士长高慧主管护师。本专业自成立以来,主持和参与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新药/器械研究。

  (二)人员团队情况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参与临床试验的医生共有19人,其中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2人;博士学历14人,硕士学历4人,本科学历1人;7名主要研究者可承接药物临床试验、5名主要研究者可承接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参与临床试验的护士共有28人,其中主管护师14人,护师8人,护士14人,本科学历28人,大专学历8人。临床试验秘书3人。

  (三)开展业务及定位

  近5年作为牵头人开展18项肝炎病毒、新冠病毒相关的国际/国内多中心研究,其中共6项为I期研究;参与了17项肝炎病毒、新冠病毒相关的国际/国内多中心研究;牵头和参与临床器械研究各1项;同时主持/参与了11项/3项乙肝病毒、肝纤维化相关科研临床研究。

专业名称药物/器械临床试验牵头/参与国际/国内多中心项目名称PI
肝病专业药物临床试验牵头国际多中心在无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及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且不伴有进展为重型高风险因素的患者中评价BA-CovMab注射液单次给药的安全性、PK特征、免疫原性及初步有效性的Ⅰb期临床研究王贵强
一项在慢性乙型肝炎受试者中评价多种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 II 期、随机、适应性、开放标签平台试验王贵强
在慢性乙型肝炎受试者中评估GSK3228836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的IIb期、多中心、随机、部分设盲、平行队列研究(B-Clear)王贵强
一项评价法匹拉韦(Favipiravir)治疗成人新型冠状病毒普通型肺炎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临床研究王贵强
国内多中心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疾病转归及安全性的真实世界研究王贵强
评价ASC10片治疗轻型和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临床研究王贵强
多中心、开放性、剂量递增评价STSG-0002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经治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Ib/II期临床试验王贵强
在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评估TVAX-008注射液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II期临床试验王贵强
在健康受试者中评价BA-CovMab注射液单次给药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免疫原性的Ⅰa期临床研究王贵强、崔一民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评价重组新冠病毒Alpha+Beta变异株S三聚体蛋白疫苗(SCTV01C)在≥18周岁未接种过新冠疫苗的健康人群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的I/II期临床试验王贵强、崔一民、
TVAX-008注射液在慢性乙肝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观察的I期临床试验王贵强、崔一民
评价ASC22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的IIa/IIb期临床研究王贵强、崔一民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案编号:TB1901IFN)王贵强
盐酸纳呋拉啡口崩片治疗慢性肝病患者难治性瘙痒症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多中心桥接临床研究于岩岩、徐小元
评估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特比澳®)治疗拟择期行侵入性手术的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III期临床研究于岩岩、徐小元
评估TQA3810片联合/不联合核苷(酸)类似物在初治/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a期临床试验于岩岩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特比澳®)治疗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的多中心Ⅰb期临床研究徐小元、崔一民
评价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用于ALT升高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单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徐小元
 国内单中心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在特殊人群(重要脏器受损)中接种后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评价王贵强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在特殊人群(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接种后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评价王贵强
多中心、开放性、剂量递增评价STSG-0002注射液无症状慢性HBV感染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及初步有效性Ⅰa期临床试验王贵强
参与国际多中心一项评价lanifibranor在无肝硬化、伴2期(F2)/3期(F3)肝纤维化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成人受试者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加lanifibranor扩展治疗的III期研究于岩岩
一项在既往治疗研究中接受GSK3228836治疗并产生应答的核苷(酸)在治与未在治慢性乙型肝炎受试者中评价持续病毒学应答长期持久性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B-Sure)王贵强
一项Cabozantinib(XL184)与Atezolizumab 联合用药对比索拉非尼用于既往未接受过全身抗癌治疗的晚期肝细胞癌受试者的随机、对照III期研究(方案编号:XL184–312)王贵强
国内多中心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在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对照 III 期临床研究王贵强
羟尼酮胶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 恩替卡韦基础治疗、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于岩岩
奥贝胆酸片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与 UDCA比较用于UDCA治疗应答不佳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研究于岩岩
评价ASC42片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期临床研究王贵强
以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作为基础治疗,评估不同剂量的氟非尼酮胶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Ⅱ期临床试验徐小元
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在失代偿性肝硬化腹水患者中进行的多中心、随机、阳性对照的多队列Ⅱ期研究王贵强
TQ-A3334 联合恩替卡韦在初治/经治 HBV DNA 抑制的慢性乙型肝 炎受试者中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Ⅱa 期临床试验于岩岩
评价ASC18 片(RDV/SOF 复方片)治疗成人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多中心、开放的III期临床研究徐小元
一项评价HLX10(重组抗PD-1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联合HLX04(重组抗VEGF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治疗经标准治疗后发生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毒性反应的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单臂、开放、多中心、临床II期研究王贵强
一项评估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韦立得®)在中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批准后上市研究赵鸿
评价ASC16片联合利托那韦强化的达诺瑞韦钠片(±利巴韦林)治疗成人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的多中心、开放的IIIb期临床研究徐小元
器械临床试验牵头国内多中心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中高值定量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临床验证研究王贵强
参与国内多中心寡糖链检测试剂盒(荧光毛细管电泳法)的临床应用性能及有效性研究徐小元
科研课题主持精准诊断乙肝肝纤维化/肝硬化的研究王贵强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定量评估肝组织炎症的机制研究王贵强
超多重PCR与CRISPR/Cas技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原体诊断的前瞻性研究赵鸿
成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赵鸿
基于感染病原和宿主免疫应答联合分析助诊疑难感染病因的研究赵鸿
新冠病毒中和抗体BA-CovMab在健康人群诱导的宿主免疫应答研究赵鸿
成人慢性活动性EBV感染临床特点分析:中国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赵鸿
影响HBV感染转归的分子模型及其辅助诊疗系统初探曾争
从肝细胞癌浸润性 CD8+ T 淋巴细胞中分离具有肿瘤杀伤功能的T细胞受体研究洪源
药物性肝损伤中肝脏特异性PPARa通过IL-6/STAT3信号通路调控肝细胞凋亡增殖修复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王艳
KERATIN23通过PPARa/cMyc轴的调控促进肝纤维化进展的机制研究王艳
靶向变异型CTNNB1的过继细胞治疗肝细胞癌的研究洪源
参与乙型肝炎临床诊断及检测新型试剂的研发王贵强
乙型肝炎肝硬化不同类型失代偿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研究徐小元
慢性乙型肝炎口服抗病毒治疗停药人群的队列研究徐小元

  其中由王贵强教授牵头承担的“TVAX-008注射液在慢性乙肝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观察的I期临床试验”,以CpG寡聚脱氧核苷酸( CpG-ODNs,激活TLR9)作为佐剂,区别于传统佐剂(氢氧化铝、硫酸铝或磷酸铝)主要增强偏重于Th2途径, CpG-ODNs偏向Th1通路的佐剂作用?联合乙肝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研究总体设计: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剂量递增试验,单次给药剂量递增(9个剂量组)、多次给药剂量递增(6个剂量组,连续6次给药)。受试者:慢乙肝患者,n=59。试验结果:连续给药后剂量7、8组可观察到相对更好的治疗效果(部分患者HBsAg相对基线下降超过0.2log10 IU/ml ),剂量组7、8、9均观察到Anti-HBs的出现,提示治疗性疫苗有效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

  由王贵强教授牵头承担的国内多中心药物试验“多中心、开放性、剂量递增评价STSG-0002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经治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试验”中的药物STSG-0002 注射液,是我国生物制药公司自主研发的乙肝在研新药,该药单次给药有望实现 HBVRNA、HBsAg及其他乙肝病毒蛋白的长期抑制,从而在较早期阻断HBV的生命周期,有望显著降低并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的HBsAg,实现CHB的临床治愈,为CHB治疗提供新选择。STSG-0002相关靶点为全新靶点,在全球范围内,尚无该靶点基因药物获批上市。

  由王贵强教授牵头承担的“评价ASC22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的IIa/IIb期临床研究”中的药物PD-L1抗体ASC22(恩沃利单抗)作为首个用于乙肝适应症的PD-L1/PD-1抗体,是可用于皮下注射的 PD-L1 单克隆抗体,具有皮下注射,常温下稳定等优点,从而提高病人用药依从性,改善病人生活品质。作为首个用于乙肝适应症的PD-L1/PD-1抗体,将有望成为乙肝功能性治愈的基石免疫疗法。

  (四)服务与支撑

  科室拥有人工肝治疗室,胃镜室、B超诊断室、病毒实验室等。配备人工肝支持系统、纤维导光胃镜、流式细胞仪、多道心电监护仪、超声图像诊断仪、肝功能剪切波量化超声诊断仪器、荧光定量PCR仪、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核酸扩增分析仪、除颤仪、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便携)、人工肝血浆置换合血液吸附装置(连续性血液净化设备)、文库仪、测序仪等设备,收治疑难重症病毒性肝炎和肝病,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应急,各种疑难重症感染性疾病救治,不明原因发热诊断等。主持多项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北京市科委项目等。

  学科具有病毒性肝炎等法定传染病、重症监护感染病ICU、人工肝亚专科设置,日常完成以上所列所有亚专科病种的临床诊疗。对重型肝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肺外结核、发热待查等危重症救治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诊疗能力,受到业内公认。并积极开展疑难重症的转诊救治以及相关内容的专业培训。此外科室增设了5个专病门诊:发热待查门诊、药物性肝病专病门诊、慢乙肝临床治愈专病门诊、肝硬化专病门诊、自身免疫性肝病专病门诊。

图片6.jpg

  二、主要研究者介绍

  (一)王贵强

图片7.png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专业负责人,可承接临床试验——肝病专业(药物/器械)。

  长期从事传染病和公共卫生应急、不明原因发热诊治、疑难重症感染性疾病诊疗和各种肝病诊疗和研究工作。致力于慢性肝炎抗病毒治疗、肝纤维化无创诊断和治疗、肝病免疫发病机理和免疫治疗等工作,牵头国家“十三五”、“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2项,参加国家“十二五”和“十一五”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3项,牵头科技部应急专项2项;主持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和美国CMB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

  近五年牵头承担国际/国内多心临床试验4项,牵头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9项,牵头国内单中心临床试验3项,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2项,参与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4项。

  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1996年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 称号。1996年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 称号,享受省政府专家津贴。2012年获得“第八届中国医师奖”。2020年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第四届“白求恩式好医生”称号。

  主持了国家标准《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修订工作,主持多部指南和共识编写,包括《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国成人念珠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国登革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国育龄妇女乙肝管理指南》、亚太地区《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国丙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2021年版》等。《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指导意见》执笔人之一,参加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和第九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和治疗方案》编写,《康复期患者血浆治疗新冠肺炎方案》第一和第二版编写,参加第五版和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和控制方案》编写。主要执笔人《隐球菌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200余篇。

  担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第11届主任委员,第六届中央保健专家组成员,自然疫源性疾病学组组长,病毒性肝炎学组组长;中国医院协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移动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师培训学院副院长,国家医疗应急工作专家组感染科专家组组长,国家卫健委医疗机构感染防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内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机构感染防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委员。

  邮箱:john131212@sina.com 

  (二)王艳

图片8.png

  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科室主任。可承接临床试验——肝病专业(药物/器械)。

  主要从事感染性疾病及肝病临床工作,科研方向主要为肝脏免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大课题子课题多项。发表JCR分区Q1、Q2论文多篇,曾获中国肝炎预防基金会优秀课题奖;国际病毒病杂志年度优秀论文奖,论文曾获北京大学医学部2022年度科研成果展示。曾获2012年度北京市百名优秀青年医师;2017年首届国之名医-青年新锐奖。

  近5年承担临床研究项目:

  评价人纤维蛋白原治疗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疗效及安全性的阳性药平行对照、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

  QL-007片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多次给药的安全性及耐受性研究-多中心、随机、开放、剂量递增Ib期临床试验(QL-007-003);

  TVAX-008注射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观察的I期临床试验(YDSWX(TVAX-008)-001(1));

  在慢性乙型肝炎受试者中评估GSK3228836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的IIb期、多中心、随机、部分设盲、平行队列研究(B-clear)。

  目前承担社会任职:北京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委员兼学术秘书;北京医师协会感染医师分会常务理事兼总干事;北京医师协会结核病专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医师协会门脉高压症多学科诊治医师分会常务理事;北京预防医学会感染病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预防医学会微生态专委会委员;北京市医疗鉴定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市科委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审专家。承担《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肝脏》《临床肝胆病杂志》《国际病毒病杂志》《中国肝脏病杂志》《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传染病信息》《Infectious Diseases & Immunity》《Diseases & Research》《Liver Research》等编委。

  邮箱:wangyanwang@bjmu.edu.cn

  (三)赵鸿

图片9.png

  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病毒研究室主任、肝病专业秘书、医院伦理委员会委员。可承接临床试验——肝病专业(药物/器械)。

  现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务委员(第12届)、北京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常委(第9届)、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和感染分会副主任委员、常委(第2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第2届),等。担任《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国病毒病杂志》等杂志编委。

  1993.8参加工作至今,就职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2007年、2008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短期进修;2009.2-2010.8在哈佛医学院/麻省总院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专注于病毒性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病原体和宿主相互作用的检测和机制研究。主持2项国自然课题(肝炎病毒致病机制研究方向),支持和参与科技部重大专项/科技部重大新药项目3项。发表120余篇文章,其中SCI期刊50余篇;主译专著1部(人民卫生出版社)。作为共同第一作者撰写国际指南1部,参与国内指南/共识撰写6部。

  近5年主持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3项(病原检测性能研究2项、EBV相关研究1项);参与国际多中心研究3项(病毒性肝炎新药临床研究)、其中2项为I期临床研究;参与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6项。荣誉奖项:第四届“国之名医 优秀风范”奖。

  邮箱:zhaohong_pufh@bjmu.edu.cn

  (四)于岩岩

图片10.png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传染病学系常务副主任。可承接临床试验——肝病专业(药物/器械)。

  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肝炎、脂肪性肝病、肝硬化及其合并症的治疗研究。在肝病基地牵头和参加了大量国际、国内药物临床试验。目前正在牵头肝病临床药物试验多项。

  参与及承担包括国家“十三五”、“十二五”和“十一五”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课题及北京市科委重大专项课题。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等奖,获中华医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等奖项。发表论文100余篇。

  现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肝炎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参与制定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肝硬化诊治指南》、《肝硬化肝性脑病诊疗指南》、《肝硬化腹水诊治指南》及《戊型肝炎防治共识》、《原发性肝癌二级预防共识》等。主编《传染病学》,主译《临床细菌学实验室操作指南》,副主编《感染病学》、《传染病学应试指南》和《传染病教学案例选编》等教材与著作。

  邮箱:yyy@bjmu.edu.cn

  (五)侯凤琴

图片11.png

  主任医师,可承接临床试验——肝病专业(药物)。

  专业特长为药物性肝损害、各种肝病、肝硬化及各种感染、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治。

  作为骨干研究者参与完成多项II-IV期临床试验,具体包括:

  2006-2016作为骨干研究者完成恩替卡韦安全性研究Ⅳ期临床试验;

  2004-2006作为骨干研究者完成国产阿德福韦Ⅲ期临床试验;

  2008-2010作为骨干研究者完成替比夫定安全性研究Ⅳ期临床试验;

  2011-2012作为骨干研究者完成凝血酶原复合物Ⅲ期临床试验;

  2010-2012作为骨干研究者完成Y型PEG化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II期临床试验;

  2010-2012作为骨干研究者完成Y型PEG化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慢性丙型肝炎II期临床试验;

  2012-2014作为骨干研究者完成Y型PEG化重组人干扰素α 2b注射液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III期临床试;

  2012-2014作为骨干研究者完成Y型PEG化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慢性丙型肝炎III期临床试验;

  2014-2016作为骨干研究者完成Y型PEG化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GM-CSF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临床试验;

  2016-至今作为骨干研究者正进行评价长效干扰素治疗HBeAg(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停药后患者获益的长期随访研究;

  2020-至今作为骨干研究者正进行派格宾(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荣誉获奖包括:1998年获北京医科大学优秀教师奖,2002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奖,2003年获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市委员会抗击SARS先进个人,2007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夜大优秀教师奖,2010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感染病学系讲课比赛二等奖,2010年获中国肝炎基金会“妙手仁心”医师奖,2016年获中国药理学会“扬子江杯”优秀论文三等奖。

  承担课题包括:2010-2010益普生腹泻基金:粪白细胞1-14 /HPF急性非血性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研究;2011-2012吴阶平基金:药物性肝损伤遗传多态性研究;2013-2015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利用深度测序分析我国空肠弯曲菌致病性及耐药性;2015-2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泛的药物性肝损伤及何首乌肝损伤致病基因研究;2015-2016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药化监管司:何首乌致肝损害不良事件现场调查研究。

  以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SCI论文20篇。

  学术任职:中国医院协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工作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细菌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内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鉴定专家,北京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医师协会感染专科医师分会理事,《中华传染病杂志》通讯编委,《药物不良反应杂志》通讯编委等。

  邮箱:houfqys@139.com

  (六)徐京杭

图片12.png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党支部书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立癌症研究所访问学者(留学基金委资助)。可承接临床试验——肝病专业(药物)。

  专业特长:感染病和肝病。作为主要研究者(PI),完成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一项(关于细菌感染)。作为主要完成人(Sub-I)之一,参加国家“十三五”、“十二五”和“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关于乙肝和丙肝抗病毒治疗)、北京市科委病毒性肝炎重大项目(关于乙肝和丙肝抗病毒治疗)、多项抗病毒药物和抗肝纤维化药物临床研究工作。

  学术任职情况: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纤维化、肝硬化门脉高压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荣誉获奖:中华医学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2022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22年)、北京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两项(2017年、2021年),北京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2018年)。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SCI文章10余篇),研究结果壁报展示于美国肝病学会年会、欧洲肝病学会年会和亚太肝病学会年会等。参与编写教材或专著4部,参译专著3部。

  邮箱:ddcatjh@sina.com

  (七)徐小元

图片13.png

  主任医师、教授,可承接临床试验——肝病专业(药物/器械)。

  目前主要从事肝硬化、肝癌、疑难性肝病、感染病等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牵头多项药物临床试验。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三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华夏医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防治非典首都“51”劳动奖,北京市防治非典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大学优秀教师、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项。承接国家十二五、十三五传染病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各级课题共20余项。在《Journal of Hepat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综述共200余篇。

  担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纤维化学组组长、肝病相关感染协作组组长、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分会艾滋病学组副组长、北京市肝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委员会委员、传染病专业组组长。中华肝脏病杂志、实用肝脏病杂志等杂志主编、共同主编等。

  邮箱:xiaoyuanxu6@163.com

  (此版发布日期:2024年3月12日)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