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壮丽中国画卷,精彩医者人生

四千公里终相聚 凯旋归来迎战友---我院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第一批队员载誉回京

来源:医务处 发布时间:2016-08-22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我院第一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医疗队5名队员肾脏内科许戎、神经外科赵赵文、神经内科孙葳、眼科郭春英、泌尿外科郝瀚圆满完成为期1年的援藏任务,于8月20日分别搭乘航班西藏航空TV9815和中国国航CA4126跨越近4000公里,平安抵达首都机场。王鹏远院长助理携肾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眼科、泌尿外科的科室领导和代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共18人,前往首都机场迎接。院领导为凯旋的医疗队员献上鲜花,并送上真诚的问候。

高原行,同舟共济
 
      为进一步促进西藏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支持西藏医院建设和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西藏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自2015年开始了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组团援藏就是成批次选派医疗骨干支持受援医院的发展建设,以提高援藏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持续性,三年一个周期。2015年8月,我院派出第一批六个专业,肾脏内科许戎、神经内科孙葳、神经外科赵晓文、眼科郭春英、泌尿外科郝瀚、心血管内科丁燕生(2015年12月由盛琴慧医生接替)六名医生的援藏队员同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组团援助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
 
谋发展,身体力行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员来到西藏后,立足的是要做一名好医生,他们努力克服高海拔、缺氧带来的身体反应,用满满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不仅以一名医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好门诊、查房、会诊、值班、手术等日常医疗工作中,更努力开拓新技术新业务,填补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一项项业务空白,如开展肾穿刺活检、上尿路腹腔镜手术,心脏电生理和射频消融术、严重葡萄膜炎的规范诊治等。每位队员除了专家身份还兼任援助科室的带头人,不但要提升援助专科的业务水平,更要担起科室长期发展的重任。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管理者,参与到相关科室的管理与学科建设,应用现代管理方法,帮助制定科室发展的短期目标和长期规划。孙葳大夫协助自治区人民医院建成独立的神经内科就是其中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医疗队员还注重发挥师者的作用,在教学、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工作中,不但完成“输血”的功能,更要起到“造血”的作用,能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医疗队队员还注重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援藏整个过程中,医院与科室均提供了强有力的后方支持,医疗队队员也认识到扩大学术影响力个人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所在科室共同努力,由“专家帮扶”转向“团队式帮扶”是从根本上提升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医疗水平的根本保证,医疗队员积极沟通,推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双方的交流工作,推动援受双方建立持久切实的联系和交流,各学科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一年来,第一批组团援藏的队员们同心协力在雪域高原上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积极肯定。
 
甘风险,教学相长
 
      援藏队员纷纷感悟教学相长,在西藏他们也获取了新的经历、学会了新的知识、得到了新的人生感悟。2016年6月17日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拉萨召开西藏第七批优秀援藏干部人才表彰大会,许戎医生作为援藏干部的代表,受到表彰。2016年,郭春英还通过北大医院援藏医疗队临时党支部的发展,成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这对于她一年来的援藏生活来讲,也有着特殊的意义。
 
援藏情,一脉相承
 
      我院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第二批队员在最近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同第一批队员做了工作的交接。有感于在工作与生活中,第一批队员给予的如同兄弟姐妹般的关怀,已经在高原开展工作的第二批队员也给圆满完成任务,顺利返京的第一批队员们纷纷为返京的战友送上祝福,眼科吴元大夫的一段话最为感人,“最后一个还有日光的晚上九点整,最后一个旭日迟迟不升起的早上七点半,再看一眼圣洁宏伟的布宫悬浮天际,再转一圈八廓街的青石板古巷还微沾雨露。衷心祝福第一批即将离开日光城的援友,旅途顺利!工作愉快!有空回拉萨再看看!”相信,有第一批队员的榜样力量,第二批队员更会取得骄人的成绩。

      今天回到北京,医院的同事把鲜花与拥抱送给我们的队员,我们的英雄,未来希望他们在北大医院的工作中,继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为医院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准原点”的愿景而共同努力。
 
(医务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