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厚道故事会

【厚道故事会】丨第十三期——启蒙、感悟、探索

来源:2015级临床1班 徐菱忆 发布时间:2018-11-30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11月28日中午,“厚道故事会”系列活动第十三期在北大医院第二住院部举办,本期由北大医院教育处、学生党总支、神经内科党支部和团委指导,学生团总支、学生会主办,邀请神经内科副主任袁云教授主讲。学生党总支书记史楠老师、神经内科党支部书记孙永安老师,教育处副处长余奇志老师和学生党总支副书记陈晓雯老师参会,活动由神经内科俞萌大夫主持。

  袁云教授回忆了自己从启蒙至今的成长轨迹,以“大道至简”、“做人-懂事,做事-出息”的理念,从启蒙时的迷茫、中年的感悟、如今的探索,向我们讲述了一名卓越医生的成长路程。

启蒙


1启蒙.jpg

  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启蒙,袁云教授为大家展现了一幅与在座同学们的经历很不一样的童年画卷。袁教授的童年中有着麦地中的奔跑,天空中飞过的大雁,以及耳边母亲讲述的历史故事。这些弥足珍贵而又最为美好的童年时光深深影响到他的一生,而在父母的启蒙中学习到忠孝义的传统美德也伴随了他的成长。此外,袁教授认为,年幼贫困的家庭也是其成长中的一笔财富:回忆起小小年纪,几十公里步行拉车帮助家里干活的艰辛,袁教授正是从这些困苦中学会了坚持,使他在以后的从医生涯中能够正视所遇困难,毫不畏惧。

感悟

2感悟.jpg

  袁教授人生中的第二个转折是高中毕业后以优秀的成绩考上大学,大学期间全身心投入学习,毕业后进入中日医院神经内科工作。时任神经内科主任的王国相教授对其影响深远。尽管建院之初,条件极为艰苦,但王国相教授对临床工作严谨认真、不断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对他影响巨大。袁教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一些临床疑惑,使他在改革开放后毫不犹豫地选择到北大医院神经内科攻读硕士学位,并远赴德国用5年的时间攻读博士学位,也和他不断追求卓越、昂扬斗志的心态有关。

  袁云教授说到,在德国留学的那五年对自己行为准则的建立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他认为,出国学习是一个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学习文化理念的机会。在德国与Blank教授、Bergmann教授等专家长期的相处中,让其养成了制定严谨的工作计划、拒绝拖延的良好习惯,这个习惯在长期的临床科研的平衡中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他也深刻体会到德国人的严谨细心,活到老、学到老的学术作风。袁教授特别提到,在北大医院硕士学习期间,自己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被导师批了四个字——“狗屁不通”,这让他认识到学术的严谨与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正是在德国求学期间,在老师严谨细心、不厌其烦的修改和教导下,自己大大提升了文章写作的能力。袁教授号召同学们有时间、有机会应该多接触不同的文化背景,多学习先进的科研思想,只有开阔自己的视野,对各种文化兼容并蓄,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所感悟。

  对于科研方面,袁云教授高度评价了我院肾脏内科已故的王海燕教授曾提出的“建设科研型医院”的理念:一方面,基于临床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才是创新的起点;另一方面,科研创新又是临床发展与提高的源动力。袁教授指出:“写文章就是写简历!”他呼吁同学们重视科学研究,尽早接触临床科研,从写文章开始,锻炼自己的科研思维能力。

探索


3探索.jpg

  袁云教授告诉同学们,一个学科的长久发展,梯队建设、人才培养是非常关键的,我们每一个北大医院人都应该“追求卓越”!临床中不能放过任何可疑之处,敢思敢想,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应该向先贤看齐,做人是艺术,敬仰先贤,精勤创业。对于如何实现自我价值这一问题,袁云教授认为,达到一个阶段的目标后需要提出更高的追求,要提前对自己未来的计划进行设想,还要主动帮助他人。

5点评.jpg

6合影.jpg

  本期“厚道故事会”最后,孙永安老师对活动做了总结点评,赞扬了袁云教授永不停息、严谨、热情、充满激情的工作和学习态度,并对北大医院神经内科的研究氛围、师资力量和临床工作做了简单介绍,欢迎有志向的同学将神经内科学作为未来的职业选择方向。余奇志老师感谢袁云教授与同学们分享了人生的经历与感悟,并鼓励同学们早期接触临床科研,通过科研训练培养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015级临床1班  徐菱忆)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