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介绍 >> 儿内科>> 科室动态 >>正文

科室动态

【临床故事】突破四大难关,为重度肌肉病少女取肾石

作者:范燕彬 来源:儿科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2-10-21
字号:+-14

  高难度手术!北大医院多学科协作,为重度肌肉病少女取出肾结石。10月17日,北大医院多学科团队精诚协作,精心设计治疗方案,先后化解了心律失常、肺功能不全、重度营养不良等围术期风险,手术团队克服了重度骨骼畸形造成的器官解剖异位等困难,顺利为重症肌肉病患儿小依(化名)取出了肾结石,解除了困扰她多日的病痛。

精准诊疗,持续关注,呵护罕见病儿童

  来自河北沧州的小依今年11岁,是一个聪明、懂事的姑娘,自幼肌无力,运动发育落后,到1岁时仅能独坐片刻,一直不能独站、独走。2012年9月,1岁8个月大的小依就诊于北大医院儿科门诊,熊晖教授团队为她完善了基因检查,确诊为LMNA相关先天性肌营养不良。

  这是一种罕见的由于LMNA基因突变导致的先天性肌营养不良。虽然病情罕见,但非常危重,北大医院神经肌肉团队一直在关注着小依,定期进行随访,在她出现危险时及时施予援手,助她脱困。

  10年来,在小依家人和医疗团队的陪伴和关注下,小依逐渐长大。然而,无情的病魔一直侵害着她的健康。随着年龄增长,小依的病情逐渐加重,出现运动倒退,肌力下降,仅能平卧,不能抬头、翻身、独坐,逐渐出现多系统受累,包括多发关节挛缩、脊柱侧弯、呼吸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营养不良等。雪上加霜的是,2022年10月6日凌晨,小依出现急性阵发性右下腹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肾多发结石、右肾积水”。本着对北大医院的信任,小依家长及时联系到熊晖教授,迫切希望能转诊到北京进行治疗。

跨省转运救治,启动多学科会诊

  小依的病情又急又重,加上新冠疫情反复,从河北安全转运至北京并迅速得到诊治的难度很大。尽管如此,北大医院仍迅速启动了救治方案,排查了涉疫风险后,立刻安排了跨省转运和住院治疗。在儿科副主任熊晖教授协调下,儿科神经专业预先进行组织协调,儿科三病房和儿童重症监护室预留出床位,开通绿色通道,为接诊小依做好准备。

  10月6日,小依顺利转运至北大医院,收入儿科三病房住院治疗,医生们评估了她的病情,安排了保守治疗。然而,保守治疗效果有限,住院几天后,小依仍然每日疼痛难忍,并伴有呕吐、纳差。此时,做手术取出肾结石,成了治疗团队的首选方案。

  但是,原本一个常规的取石手术却成了风险巨大的挑战。因为小依有心律失常、重度肺功能不全、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脊柱侧弯等,手术难度极大,麻醉风险极高。

多学科团队术前讨论

图片21.jpg

王刚主任医师术前做超声评估

  儿科王爽副主任医师在进行充分的病情资料准备后,组织了多学科会诊。10月13日,儿科熊晖副主任、齐建光副主任、王爽医生,泌尿外科王刚副主任、熊耕砚医生,心血管内科周菁副主任,麻醉科胡晓副主任等多位专家集中研讨了小依的病情和救治方案。

  专家们一致认为,要祛除病痛必须要手术。为此,大家议定了最优手术方案——全麻下经皮肾镜取石术,并逐项分析了麻醉和手术的风险因素,针对各种突发状况做足了应急预案。会诊后,泌尿外科副主任王刚大夫来到病床前,又为小依做了超声,仔细查看体征和影像;重症医学科常务副主任李双玲大夫制定了术后转诊流程;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张成大夫为小依试戴无创呼吸机,指导她咳嗽排痰,训练呼吸功能。

充分准备,迎难而上,手术顺利完成

  在完善术前准备后,10月17日,小依由第一住院部转运至第二住院部手术室,由麻醉科胡晓进行气管插管和麻醉,泌尿外科王刚和熊耕砚大夫准备进行经皮肾镜取石术。

图片22.jpg

胡晓副主任医师术中插管和麻醉

  手术还没开始,大夫们就遇到了四大难关:

  难关之一:患儿体型小、体重轻(11岁9个月,体重仅18公斤),手术耐受力低。

  难关之二:体位摆放困难。患儿长期卧床,强迫性侧卧体位,脊柱关节位置固定。

  难关之三:肾积水呈波动性。术前检查显示患儿的右肾有积水,手术台上却发现肾积水消失了,这大大增加了建立取石通道的难度。

  难关之四:取石通道位点难以选择。患儿重度脊柱侧弯,内脏转位,右肾偏向腹部中央,附近受肝脏、肠管、肋骨遮挡,肾盏方向也异常。

  然而,这些难点对于做好了充分准备的手术团队而言,都有了一一应对的方案。专家们严谨细致,从容不迫。

未标题-1.jpg

图片23.jpg

王刚主任医师带领手术团队行经皮肾镜取石术

  王刚带领手术医师、护理团队、麻醉科等集体合作,分工配合:先将患儿摆放于软垫上,保护好关节,调高室温,盖上热毯;手术医师用软膀胱镜留置了右侧输尿管导管,辅助建立右肾积水,利于穿刺;在B超下反复确认,选择了右上腹10肋间,避开肾脏血管,成功建立了一个直径不到6mm的取石通道。术中见到两颗直径8mm的肾盂结石,用激光碎石后取出;再用软镜仔细寻找了肾盂、肾盏,没有见到其他结石。

图片24.jpg


取出的肾结石

  细心的大夫做了好几次排查,果然在输尿管上段发现第三枚结石,这颗结石的位置很隐蔽。由于患儿肾盂出口水肿、迂曲,未能用取石网篮将结石取回到肾盂里,结石又在输尿管里上下移动,输尿管走行方向异常,软镜不能探查至输尿管全貌。尽管“深藏不露”而且“游移不定”,但这并没有难倒医生们,团队使用了多种手术技术,将结石击碎后取出了这颗“捉迷藏”的结石。

  手术过程,一波三折,整个团队一直聚精会神。最终,历时近两个小时,手术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将结石全部成功取出。术中平稳,手术过程几乎没有出血,也没有出现严重心肺事件,这例特殊的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手术可以成功画上句号。

  术后,小依很快苏醒,麻醉科胡晓充分评估后,为小依拔出气管插管,小依能够自主呼吸并配合咳嗽,转入重症医学科观察。更令人惊喜的是,小依并没有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也未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10月18日,小依顺利转回儿三病房。

多学科合作,燃起生命之光

  在医患信任和多学科专家的精诚合作下,大家再一次书写了一个圆满的医患故事。北大医院一直致力于多种罕见病的多学科诊疗,践行着对罕见病患儿全生命周期的呵护,为更多饱受疾病折磨的病友和家庭燃起生命之光。

  从2016年10月成立儿童神经肌肉病多学科联合门诊,到2019年2月25日成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罕见病中心,医院秉承“厚德尚道”的院训,发挥多学科协作的巨大优势,强强联合,精诚合作,以跨学科整合的方式为罕见病患者提供专业、精准、高效、规范化的诊疗方案,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极大提高了诊治水平,惠及更多患者和家庭,为推动罕见病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儿科  范燕彬)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