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管理之道】促优势、抓不足、谋创新、助发展

——重症医学科召开2023年学科发展研讨会

来源:重症医学科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3-03-14
字号:+-14

图片4.jpg

重症医学科2023年学科发展研讨会现场

  千帆竞发新时代,北大医院再启航。在医院精细化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开局之年,为传达医院2023年工作研讨会精神,更好地引领科室的学科发展方向,重症医学科于3月8日召开学科发展研讨会,全体医护人员以“促优势、抓不足、谋创新、助发展“为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图片5.jpg

李双玲主任介绍2023年重症医学科整体规划

  李双玲主任代表核心组首先总结了重症医学科在2022年的工作情况和成绩,感谢全体医护人员在危重患者救治工作中,特别是在抗击新冠疫情工作中的突出表现,感谢医院和兄弟科室给予的支持和鼓励。李双玲主任在发言中强调了以下几点:第一,在国家高度重视重症医学学科发展的大背景下,重症医学科要抓住ICU扩建、城南院区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等重大机遇,切合北大医院近远期发展的目标,创重症医学专科品牌,在围术期危重症一体化诊治、教学、科研方面形成学科特色。精细化管理是2023年医院工作主题,科室也应紧跟医院发展步伐,把握机遇、谋定发展。第二,学科发展要有规划有目标有具体路径,以学术引领、创新发展、精细化管理来提升学科建设。依托北京大学、北大医院、学系、学会资源和项目,加强并扩展不同层面专业间、交叉学科间的学术交流,做好ICU特色推广,增强辐射能力和学科影响力。科室管理中要充分量化并落实科室领导、党支部、核心组、质控和运营小组等的责任,以数据驱动管理。人才培养则秉承阶梯式、个体化培训,鼓励大家加强合作意识、树立危机意识——“不进则退,少进也退”;重症医学科作为高风险高压力科室,开展科室文化和团队建设活动,避免职业倦怠。第三,临床工作中应继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以病人为中心,借助北大医院多学科诊疗(MDT)优势,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成功率,继续保持低的标化病死指数,促进患者康复。以围术期危重症诊疗为特色和重点,兼顾其他疑难危重症病种的收治,加强科室核心技术的开展和重症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重症亚专业学组的发展,保持学科特色和优势,包括在合并多项严重内科合并症的高龄、超高龄患者的围术期一体化诊治,疑难、重大手术的围术期支持,复杂腹腔脓毒症、感染性及各类休克的诊治,重症超声结合其他指标指导下的血流动力学治疗,危重孕产妇的抢救治疗等。在重症B超、重症AKI诊治、镇痛镇静谵妄常态化干预、专业指导下的重症康复上应有进一步深化。第四,在科研中坚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深化优势科研项目的发展,争取危重患者镇痛镇静与谵妄睡眠、危重AKI、ICU脓毒症、危重症超声、危重症康复的方向上有一定高质量产出,建立两个专业数据库,鼓励特色研究,争取在获得高级别课题上取得突破。

图片6.jpg

李楠支部书记传达医院2023年工作研讨会精神及介绍科室党建、教研工作

  李楠支部书记代表核心组就医院2023年工作研讨会的精神和重点内容进行了汇报。强调科室作为重要平台,要在“调结构、懂经营和强管理”上加大力度,充分保障四级手术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重症医护也要更多地走进普通病房,协助高危患者的诊治。会议中李楠书记还对先进科室的发展经验进行了总结归纳,强调了重症超声深入化、核心技术新突破、加强与国内外一流医院和实验室交流是未来科室发展的着力点。科室处于高速发展态势,对于支部既是机会,也是挑战。重症医学科支部成立2年余,需继续积累管理经验。2023年党支部将围绕二十大精神学习、科室及支部管理的融合和精细化,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开展活动。在医教研中量化党员和积极分子的表现。作为科室教学工作负责人,李楠书记还强调要夯实住培专培教学质量,完善基地建设,继续坚持以医疗为导向、医教研协同的发展观,同时促进教师队伍提升,严把研究生论文质量。

图片7.jpg

袁翠科护士长传达2023年教代会内容及汇报重症护理学科未来发展

  袁翠科护士长代表核心组汇报了2023年医院及医学部教代会主要内容,并进行了护理工作总结和未来展望。2022年ICU护理团队在重症救治、全院护士重症能力培训、发热ICU等护理人力支援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并在重症护理B超应用、多技术联合俯卧位通气操作、盲插鼻肠管等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ICU专科护士层级培训和使用、聚焦护理研究方向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2023年基于国考“指挥棒”,ICU护理人应继续以保障危重患者医疗和护理安全为核心,关注患者体验,提升危重患者满意度,打造专业化有温度的ICU病房,并在精细化耗材管理、大兴ICU护理人才培训、科室宣传和文化建设方面多做工作。同时努力做好重症护理学科建设,继续完善护理亚专科,深入护理研究方向,例如CRRT目标化管理、非药物措施持续降低ICU院内感染率等,结合动脉导管等循证护理实践项目,促进临床专科护理质量提升,打造我院ICU护理特色和品牌。

图片8.jpg

闫淼代表年轻医生发言

图片9.jpg

王轶代表护士发言

  接下来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从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宣传和绩效等多方面为科室的精细化管理和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科室重症B超亚专业学组组长闫婷副主任医师、呼吸与心肺复苏亚专业学组组长谢旻主治医师、优秀年轻医师代表闫淼大夫等就加强床旁超声、床旁血滤、ECMO等技术的培训、扩充病人来源、丰富病种、提升诊治能力以及年轻医生要珍惜机遇,提升自身能力,学以致用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科室后备护士长王芳主管护师、循环亚专业护理学组组长杨祎主管护师、科室宣传及工会小组骨干陆薪竹主管护师、护理组长何培、高学历护士代表王轶等在提升科室运营绩效,开源节流,努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着力于抓基础、讲专业、练技能三方面提升年轻护士临床能力以及对疑难及特色病例加强宣传,利用新媒体平台增强科室影响力,医护科研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医护的踊跃发言体现出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对科室发展的信心和期望。

  最后李双玲主任总结了本次会议,对大家的积极建言献策表示感谢,2023年重症医学科将以医疗质量安全为核心,充分发挥重症平台保障作用,加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精细化运营管理,筑牢患者生命最后防线。后续还会对本次会议内容进行梳理总结,积极落实,针对特定领域展开研讨,更好地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

  作为1985年开始建立专业、2013年独立建科的科室,重症医学科的历史既“悠久”又年轻。这是一个团结、踏实、年轻、蓬勃向上的集体,近年在科室核心组的带领下,遵循“循证创新,以人为本”的科训,继承科室优秀传统和优势,不断锐意进取,积极以围术期疑难危重症患者的一体化治疗、多系统整合精准重症超声的开展、危重肾脏病监测治疗、全流程危重患者谵妄康复睡眠管理等为抓手,初步构建和完善出一整套“预警-救治-长期预后”的重症医学学科体系;在过去三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重症医学团队不畏艰难、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

  总结过去,促优势、抓不足;展望未来,谋创新、助发展。一次次重大的考验证明了重症医学科是专业实干、凝心聚力的团队,全体医护人员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医院党政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发扬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发展学科建设,承担社会责任,筑牢患者生命最后一道防线,不忘初心、保持信心、坚定勇气、下定决心,奋力谱写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重症医学科)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