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祥和的端午节刚刚过去,7月11日,我们将进入一年当中最闷热的“三伏”时节。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养生智慧中,提倡人要顺应自然四时气候变化,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进行养生防病。
冬病夏治是从《黄帝内经》“春夏养阳”、“长夏胜冬”、“治未病”等理论出发,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而成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在冬病夏治中,三伏贴是最具代表性传统特色疗法。
三伏贴是什么?
夏季三伏时令,为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人体腠理开泄,通过应用具有温热助阳作用的药贴,贴敷于人体特定腧穴,达到振奋阳气、条畅气血的目的,祛除体内陈寒固冷的宿疾,提高御病能力。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中最为大众所熟知的治疗手段,属于穴位贴敷疗法,因其使用便利、痛苦性小、效果确切,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除此之外,冬病夏治调理方法还有内服药物,艾灸、针刺、推拿、足浴、食养等,需结合自身体质和病症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北大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有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特色治疗的传统,多年来总结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2023年盛夏来临之际,北大医院贴敷预约通道也将再次开启。
今年的三伏是什么时候?
一个完整的三伏天,包括初伏、中伏、末伏。2023年整个三伏天将持续整整40天的时间。时间表如下:
初伏:2023年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21日-7月30日,共10天。
闰中伏:2023年7月31日-8月9日,共1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
如何预约三伏贴的贴敷?
预约:通过微信“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服务号”、支付宝生活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或者114电话预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选择“冬病夏治(三伏贴)”专业门诊号(目前可提前7日内开放号源)。
地点:北大医院急诊楼三层中医、中西医结合科诊区。
提示:请到达诊区分诊台后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有序贴敷,贴敷时间为上午8:00-11:30,下午13:00-16:30。
哪些人适合贴敷?
三伏贴适宜人群: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过敏性鼻炎
● 小儿、老年(60岁以上)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者
以上病症应是中医辩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在秋冬季节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肺系疾病者。
哪些人不适合贴敷?
三伏贴禁用人群:
● 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瘢痕体质者
● 既往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 急性发热性疾病,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
● 咯黄色浓痰、咯血、衄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
● 经医师临床确定不宜使用的患者
如何进行贴敷?
选穴方法
● 膻中: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 大椎: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 定喘: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左右各一。
● 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各一。
贴敷时间:
成人:每伏连贴3天,每次贴敷6~8小时,每伏贴敷间隔7天。
儿童:每伏各贴3次,根据年龄每次贴敷1.5-4小时。
有哪些注意事项?
● 贴敷期间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出汗过多影响贴敷效果;
● 尽量减少电扇和空调直吹,以免影响药物吸收;
● 取下贴敷药物后,可以用温水冲洗局部,防止进一步刺激贴敷部位;
● 贴敷期间的饮食宜清淡,尽量避免食用寒凉及刺激性食物;
● 不要随意延长贴敷时间,并注意有无不良反应;
温馨提示:
1.该治疗属于北京市医保范围,每伏的任何一天均可贴敷,不影响贴敷效果。
2.三伏贴只是中医外治法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3.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中医、中西医结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