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我们点赞“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向他们衷心致敬!作为战斗在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他们肩负着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崇高使命,也正是患者给予的信任,让他们“勇担医者使命”!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医者仁心”的故事......
01“折叠男孩”的故事
2023年4月28日
北大医院骨科王宇医生
在一则新闻的评论区郑重敲下八个字
“趁早治疗,还有机会。”
新闻的主人公
是山东德州的一名特殊的大学生
他叫姜延琛
因先天疾病身体反折成“Z”字
被称为“折叠男孩”
19岁的他跪着上课、趴着看书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身边人的帮助
考上了大学
带给人们感动与力量
王宇医生的这句留言
像一道预示希望的曙光
通过互联网射向“折叠男孩”
于是
一场史无前例的高难度手术
在北大医院开台!
5月25日
“折叠男孩”的第一次手术矫正了100度
8月15日
第二次手术顺利完成
巩固矫正成果
继续松解为下一次手术做准备
接下来
还有好几道难关等着他们去闯……
一言九鼎!
因为有患者的信任,
所以我们——“勇担健康使命”!
02“高考季”的故事
6月8日,高考第二天
北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于扬医生
向一对泪流满面的母子郑重承诺
“爸爸交给我们,我保证!”
那一晚孩子的父亲突发大面积心梗猝死
在急诊科经心肺复苏成功后
被紧急转运至导管室手术
患者的孩子是一名高考生
一边是命悬一线的父亲
另一边是等待他继续完成的高考
这是一道多么痛苦的选择题……
面对临床的种种不确定
承诺抢救一定成功是不现实的
但是那一刻
于扬医生果断决定
打破医患交流的“规矩”
她让孩子放心回去准备高考
把全部压力留在自己的肩上
手术成功!高考顺利!
一诺千金!
因为有患者的信任,
所以我们——“勇担健康使命”!
03“大头娃娃”的故事
6月26日
这是刚出生十几天的耀耀术后拆线的日子
北大医院小儿外科姚红新医生
为他拆线后红着眼圈儿说
“要是治不好,我们也会很难受……”
耀耀是福利院送来的孩子
赘在头后的巨大肿物
让还不会说话的他
有一个和“折叠男孩”共同的奢望
——“躺平”!
就在一周之后
另一个叫霏霏的一岁女孩
因患有先天性脑积水
病情危重,十万火急
这个令人心疼的“大头娃娃”
在六地交警叔叔阿姨的接力护航下
当晚被顺利送至姚红新医生的面前
这是孩子妈妈最后的希望
十天后,希望之光照进现实!
一日千里!
因为有患者的信任,
所以我们——“勇担健康使命”!
在北大医院,有这样一群“荣耀医者”,他们立足岗位、奋发有为,牢记职责使命;他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勇于担当作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医者使命,用自己的奉献“铸就时代新功”!让我们走近这些优秀的医者代表们......
2023年初,我院儿科侯新琳教授荣获北京市第十三批“首都市民学习之星”荣誉称号。此次全市共有100人获此殊荣,其中共有8名医务工作者。侯新琳教授获得此次荣誉,是北大医院人的典范,也是首都市民学习的榜样。
2月17日上午,何梁何利基金2021年度和2022年度颁奖大会在京举行。我院心血管内科首席专家霍勇教授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此外,霍勇教授还荣获了首届北京市先进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该奖项面向本市各行业、各领域生产、教学、科研、科普等工作一线,旨在表彰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爱国奉献、成绩突出、贡献卓著优秀科技工作者,激励首都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争先。
3月,我院妇产科主任杨慧霞教授成功当选世界卫生组织(WHO)临床试验最佳实践指南技术咨询专家组成员。该专家组由13位来自全球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组成,杨慧霞教授是其中唯一的中国籍专家。此外,杨慧霞教授还荣登“2023北京榜样”五月第四周周榜。
3月8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开展了“展巾帼风采 颂时代芳华”——庆“三八”节“女教职工之星”与青年师生面对面活动。经我院工会推荐,医学部工会女教职工委员会评选,妇产科尹玲荣获北京大学医学部“女教职工之星”荣誉称号;检验科李海霞、皮肤性病科汪旸荣获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女教职工”荣誉称号。
3月14日,2022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结束并颁发证书。我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张学智教授团队《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炎中西医协作全程诊治方案的创建和应用》获得2022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此外,张学智教授还荣获了首都中医药2023年度“上工示范人物”荣誉称号。
3月28日,世界著名出版公司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了在全球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展示了国内最具世界影响力的杰出学者。我院儿科杜军保、肾脏内科赵明辉、陈旻、张路霞和吕继成等五位教授上榜,得到了全球学者的认可。
4月1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中国2022年度重要医学进展”,揭晓了我国学者在医学科学领域产生重要影响或应用潜力大的研究成果。在临床医学领域发布的7项成果中,我院肾脏内科张宏、吕继成教授课题组TESTING研究入选其中。该研究历经10年,最终明确了激素对于IgA肾病的疗效,并提出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激素治疗新方案。
5月,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组织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网上推荐评议活动,经过群众推荐、集中展示、点赞评议等环节,我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程渊荣登五月榜单。此外,程渊还荣获首届“首都卫生健康青年榜样”荣誉称号,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北大医院青年的精神风貌与使命担当。
6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第十届“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评选结果。我院儿科主任姜玉武教授榜上有名。经逐级推荐和评议,全国共有103名中青年专家获此殊荣。他们是卫生健康系统的优秀代表,为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6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加速康复外科骨科试点工作总结推进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我院骨科主任李淳德教授被评选为“国家卫健委加速康复外科骨科试点工作突出贡献专家”。
6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了国家级医疗应急工作专家组名单,我院感染疾病科王贵强教授、眼科中心杨柳教授、肝胆胰外科田孝东教授、急诊科刘斯教授4位专家位列其中,显示了我院在公共安全及应急医疗领域的权威影响力。
7月31日,北京医学会发布《北京医学会关于2022年北京医学科技奖奖励的决定》。我院4个团队项目分别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和医学科普奖1项。张卓莉教授团队完成的《肌肉骨骼超声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应用和推广》荣获北京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李学松教授团队完成的《国产康多机器人手术系统关键技术的建立与临床应用》荣获北京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熊晖教授团队完成的《早发型肌营养不良精准诊疗技术的创新研究与临床应用》荣获北京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王贵强教授团队完成的《活出健康——免疫力就是好医生》荣获北京医学科技奖医学科普奖。
因为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必要不负时代、铸就新功
担医者使命 谱发展新篇
这些只是北大医院无数优秀医者的缩影,在这里还有很多守初心、塑仁心、铸丹心、献爱心的医者,他们是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卫士,是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今年7月,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联合印发的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名单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这是我院获批的第二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也是北大医院人用实际行动“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的具体体现。北大医院的医者扛起责任与使命,为基层百姓享有高质量医疗服务、为加快实现“大病不出省”的目标、为实现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
北大医院医者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在援藏援疆等任务中厚植家国情怀,在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等工作中勇担时代使命。未来,北大医院的医者将不忘初心,继续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不负“国家队”的使命,展现最美医者风采,续写精彩时代华章!
还有彩蛋哦~~~
医师节到来之际,北大医院总务处餐饮管理中心也组织开展了美食节活动,用美味菜肴向医生们道一声:辛苦啦!
(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