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公众入口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 正文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管理之道】圆桌论坛(十):对话新质生产力

来源:宣传中心 发布时间:2024-04-03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图片1.jpg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是“新质生产力”一词首次被提出,这一概念也随之成为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热词。

  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其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本期“圆桌论坛”我们与四位专家共同探讨北大医院如何通过新质生产力推动医疗卫生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医疗卫生服务最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是充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也是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健康根基的必然选择。新时代新征程,北大医院成立数智医学创新研究中心,通过多学科的深度交叉与融合,推动健康医疗数据的科学治理和价值挖掘;联合中国电信,依托人工智能模型、大数据、云原生等技术建立智算联合实验室;以泌尿外科为代表,积极探索国产手术机器人系统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场景......面对医院现代化发展的新机遇,北大医院积极拥抱前沿科技,多措并举,打造创新平台;多元联动,筑牢创新之基。

图片2.jpg

数智医学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张路霞

  新质生产力,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其在医学领域的展现尤为瞩目。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如大数据分析、AI辅助诊断等,不仅为医学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推动力,更在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与质量方面展现了巨大的潜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突破了传统医学模式的束缚,让医疗资源的配置更加科学合理,同时也促进了医学与其他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为医疗事业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对于医院的科研工作而言,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深远。数据驱动、技术赋能和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变革,正推动着医院科研从传统的封闭式研究向开放合作、多学科交叉的方向转变。这一变革不仅有助于打破固有的学科壁垒,实现跨学科知识的共享与互补,更将引领迈向一种全新的科研生态,有力推动医院科研事业实现更为蓬勃的发展。

  今年2月,北大医院成立了数智医学创新研究中心,标志着北大医院在探索医学新领域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中心将紧密围绕临床医学的切实需求,以数据资源为基石,通过多学科的深度交叉与融合,推动健康医疗数据的科学治理和价值挖掘。中心今后将积极推进大模型等前沿信息技术与临床医学的紧密融合,加速其在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的落地应用,从而进一步激发医院科研的崭新动能,为医学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图片3.jpg

泌尿外科主任 李学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外科手术从开放手术逐渐过渡到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实现了精准运动和稳定操作,使得术者的眼睛和肢体进一步延伸和增强,并且允许术者更加舒适的完成手术,成为了医疗领域的“新质生产力”。2000年,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临床应用,随后迅速发展,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但与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的费用较高。此外,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因此国内外诸多新型机器人手术系统应运而生。

  北大医院在国产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应用探索上敢为人先,开展了全球范围内首个其他品牌手术机器人系统与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国产手术机器人系统在外科手术的临床表现不劣于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打破了国外手术机器人品牌的器材垄断和价格垄断。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系统主从式的操作逻辑为远程手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软硬件基础。2001年,世界首例远程手术,即“Lindbergh手术”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远程手术的先河。5G网络“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大连接”,为远程手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国产手术机器人系统完成了全球范围内5G网络远程手术的首次尝试,并且在我院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推陈出新,从“一对一”主从单点远程控制,发展出“一对多”“多对一”等协同模式,标志着远程手术发展到新的高度。

  根据临床应用场景需求的不同,机器人的设计越来越多样化。不同类型的机器人手术系统逐渐问世,如单孔机器人、输尿管镜机器人、眼科机器人等,但其主从式的操作逻辑本质没有发生改变。机器人手术系统通过集成不同的科技,如增强现实技术,可以使得术者“眼睛”进一步延伸。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必将会让机器人手术系统更加智能化。信息传输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加入,进一步丰富了机器人辅助手术这种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图片4.jpg

信息中心主任/北大医院-中国电信智算联合实验室主任 周国鹏

  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动能,为疾病诊疗和健康管理和危险因素干预提供新思路、新手段,对推进卫生健康现代化和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均具有重大战略作用和意义。

  为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切实落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联合中国电信卫健团队(中电信翼康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北大医院的医疗专业能力和中国电信集团的信息化专业能力,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云原生等技术,建立智算联合实验室。实验室致力于:

  1. 赋能重大疾病模型、药物筛选、生物信息学等领域,开展疾病预测、流行病学研究、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与医疗业务的协同发展。

  2. 开发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软件,提高医学图像的质量和诊断准确性。

  3. 构建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为医生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建议。

  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临床,在快速提升能力、推动业务发展的同时,也解决了健康产业发展的诸多痛点,提供了更广泛的创新应用场景、触达更大规模人群,进而推动医疗技术迭代研发、产业结构升级等高质量发展。

  当前,依托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经济飞跃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识。加快发展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不仅能激发和释放更多造福人类健康的新质生产力,还能提供不同于发达国家高成本、低绩效的健康解决方案,增强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的吸引力和引领力。

  发展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深化“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调整完善卫生健康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领域政策: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动医学科技发展,为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提供核心动力;创新产品技术审评审批管理,推动科技创新加快转化为卫生健康生产要素;多渠道系统推动,加快卫生健康生产要素组合优化。

图片5.jpg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它强调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医疗健康领域,这意味着通过技术创新,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推动医疗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新质生产力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辅助诊疗和健康管理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可以为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提供大量的病例数据使其进行深度学习,建立起准确的疾病诊断模型,帮助医生提高诊断速度或提供诊断参考。此外,利用大数据技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可以对患者的健康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患者的健康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服务。

  2.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可以帮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推动医疗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例如,通过开发智能化的医疗服务平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可以为患者丰富在线预约挂号、健康咨询、远程诊疗等服务,大大减少了患者就医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得医疗服务更为便捷,从而提高了服务的可及性。

  3.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和智能化的调度,构建互联互通的健康信息平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能够更精准地掌握各类医疗资源的分布和使用情况,减少资源的浪费和重复配置,确保每个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4.降低医疗服务总体费用

  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能够更精准地分析患者需求,加速新药的研发和医疗器械的创新。这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也降低了研发和生产成本,从而有助于降低医疗卫生总体费用。

“神秘嘉宾”是谁?

揭秘:第四位“神秘嘉宾”的真实身份是:

AI(人工智能)

  通过与AI对话,它以上述回答解读了新质生产力在北大医院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价值所在,这也是北大医院积极探索通过人工智能推动医院现代化建设的一次实践。

  (宣传中心)

  • 标签: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