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医师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创造者,是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弘扬优秀典型、鼓励青年医师成长,北大医院在今年五月启动第三届青年医师奖评选活动,共25名杰出青年医师候选人、28名优秀青年医师候选人参与评选,经过初评打分,前十名进入复审环节;经复审答辩会,泌尿外科姚林、核医学科康磊获得杰出青年医师奖,神经内科俞萌、妇产生殖医学中心王晨、儿童医学中心张捷、肾脏内科陈沛、胃肠外科陈泽洋获得优秀青年医师奖。
5月28日,第三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青年医师奖复审答辩会在二部内科楼举行。党委书记姜辉出席会议,副院长李航、医教研相关职能处室领导、候选人所在科室核心组成员担任评委,医务处副处长曾镇罡主持答辩会。
候选医师从医疗、教学、科研创新、社会公益等多方面介绍了工作亮点、展现了个人特色。他们敢想、敢做、敢出彩,在工作中以患者为中心,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仁心,开拓进取,勇担社会责任,均展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与医德风范。专家评委针对候选医师的汇报进行提问,提出了建议和发展展望,同时鼓励青年医师为医院、为学科、为实现梦想,继续努力奋斗。
经过激烈角逐与评委的认真打分,最终评选出杰出青年医师2名,优秀青年医师5名。李航副院长现场宣读获奖医师名单。
第三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青年医师风采
杰出青年医师
泌尿外科 姚林 主任医师、副教授
泌尿外科副主任。擅长达芬奇机器人治疗前列腺癌及肾癌,尤其擅长高难度的肿瘤手术,独立完成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近300余例。曾参加“组团式”援藏,并挂职贵州茅台医院副院长,期间带领当地医师填补多项地区技术空白。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多名,教学质量广受赞誉。发表SCI论文43篇,授权国家专利1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与科技部重点研发青年科学家项目。医研产融合,实现多项临床创新成果转化并获得融资。
核医学科 康磊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核医学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发挥“核”力,善于总结疑难病例的核医学特征。SCI收录论文84篇,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10项,申请专利15项。致力于新型PET显像剂的研发及临床转化,获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任《核医学》教材编委,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屡获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曾获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院级优秀支部书记等称号。
优秀青年医师
神经内科 俞萌 主治医师
扎根临床一线,医疗工作量位居前列。深耕神经系统罕见病,开展多项神经电生理新技术。负责神经内科活检手术,参与建立了亚洲最大的神经肌病标本库。参与医院罕见病中心与罕见病MDT管理。承担罕见病教学,担任教学秘书期间,科室执业医师、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转博考试通过率均100%,获教学优秀奖。发表SCI论著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2023年度科研“希望之星”。
妇产生殖医学中心 王晨 主治医师
临床技能扎实,两次获北京大学“十佳住院医师”。2022年被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硕士研究生1名。聚焦妊娠合并糖脂代谢异常为主代谢综合征管理及干预开展研究与科普,执笔我国首部《妊娠期运动专家共识(草案)》。以一作发表SCI论文13篇,其中以共同第一作者在Lancet(2020)发表文章一篇,IF 168.9,获评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2023-2025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被托举人。在围产医学领域担任多项学术职务。
儿童医学中心 张捷 主治医师
专业技能过硬,在主治医师岗位胜任力大赛、儿科医护配合急救大赛中名列前茅。驻北大医院宁夏妇儿医院期间,开创多个“首例”临床诊疗项目,促进疑难重症诊疗水平提升,并深入基层、下乡义诊。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时期,多次进入儿科发热门诊闭环工作。积极参与儿科课程教学与教材编撰。围绕儿童神经、尤其是儿童脑白质病及癫痫相关课题开展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肾脏内科 陈沛 主治医师
擅长处理肾脏病领域急危重症,为肾衰患者提供合适的肾脏替代方案。承担肾脏内科肾穿刺操作,已独立完成肾穿刺近千例。管理国际最大单中心IgA肾病队列。担任肾脏内科研究生班主任及血液净化研修班授课老师。针对IgA肾病临床痛点开展研究与转化,探索IgA1分子糖型结构在IgA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学科融合,建立IgA肾病妊娠队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胃肠外科 陈泽洋 主治医师
专注肛肠盆底外科领域,填补院内学科空白。挑战疑难病例,近一年时间主刀专科手术150余台,其中许多术式为院内首次开展。积极开展新技术,推动我院成为国内第一家能够开展肛门癌筛查技术的综合三甲医院。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获教学优秀奖。以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发表SCI论文近20篇,获国家专利6项。创建抖音“蜜桃医生”IP科普肛肠盆底疾病知识,受十万粉丝喜爱。
值此建院110周年来临之际,我们欣慰地见证了一批身披白衣、誓言守护生命的年轻医师成长为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手中有技术的青年医师。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本次评选活动,不仅使参评医生审视自身、展现自我,也激励全院医生向身边的榜样看齐,促进医院医疗队伍素质整体提升,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持续的人才支撑。
(医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