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建院110周年之际,“百十征程,扬帆起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迎新春表彰联欢会于1月22日圆满召开。此次表彰会中,康复医学科荣获“百十华诞,逐梦前行”2025年北大医院工会文艺展演铜奖,王宁华主任医师荣获“殷秀珍·沈鹏奖”康复医学发展奖,黄真主任医师荣获2024年度优秀员工奖。更有诸多“殷秀珍·沈鹏奖”在此次表彰会上进行了颁发,例如“殷秀珍·沈鹏奖”2024年度最美员工奖、“殷秀珍·沈鹏奖”2024年度优秀科主任奖等。
(文艺展演“铜奖”颁奖合影)
(王宁华主任医师荣获康复医学发展奖合影)
(黄真主任医师荣获优秀员工合影)
殷秀珍教授(1933.12-2022.12),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位有着66年党龄的老党员。她在北大医院工作了近半个世纪,曾任康复医学科主任。她是我国第一批公派出国研修康复医学的专家,也是我国最先运用B超新技术的专家之一。在医疗工作中,她为康复医学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在物理因子治疗方面。1968年,殷秀珍教授带领团队早期介入抢救烧伤总面积达98%,三度烧伤达88%的女工王世芬,负责对其进行功能训练(体疗、水中运动、按摩等)。并使用当时的最新技术碘离子导入治疗瘢痕组织,应用到王世芬口周及面部瘢痕组织的治疗,取得很好效果,最后使之恢复语言交流。在王世芬被抢救成功的第二年,周总理召集全国专家给王世芬会诊并为她安装假肢,基本达到生活自理。此工作连续进行15年随访观察,为国内首例大面积烧伤患者进行全面康复治疗。1987年与清华大学航天部合作研制了电脑电诊断仪,采用电脑程序自动记录等先进技术,并于1989年参加了第六届世界医药信息学大会、发表相关论文,获得了吴阶平教授签字证书。教学方面殷秀珍教授自1961年登上讲台授课后一直致力于康复人才的培养。每年承接各项教学任务,年学时达100小时以上。主编教材10余部,主编、参编、主译书籍18部。她主编的《理疗学》在1978年获得了第一届国家级科技大会成果奖,并连续五年获评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1988年与香港理工学院复康治疗学系合作,提出“龙的传人”计划,帮助我科培养了大批的康复骨干人才。
殷秀珍教授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她的专业成就上。在庆祝建党100周年的时刻,她和丈夫沈鹏一起,激动的以缴纳百万党费的方式,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他们对党的深厚感情,更展现了他们作为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和不渝初心。“能赶上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我这一生也只能赶上一次百年,我们是党培养出来的,我们也一定要回报给党。”殷教授用朴素而深情语言,用实际行动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即便退休之后,殷秀珍教授仍然心系北大医院,时刻不忘关注医院和康复医学科的发展,每次回到科室都会谆谆教诲,叮嘱我们要努力,要为医院和科室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2023年,殷教授家属遵从殷老遗愿,向北大基金会捐赠一百万元设立了“殷秀珍·沈鹏奖”,用于奖励近三年对北大医院有较大贡献和优异表现的工作者。这一奖项不仅体现了殷老对北大医院和康复科的深厚感情,更是饱含了对医院和康复医学未来发展的期许和支持。
作为康复医学科的新生代,我们为科室能拥有这样一位充分体现北大医院厚德尚道、无私奉献精神的老教授深感自豪和骄傲。“殷秀珍·沈鹏奖”的设立,让我们在深切缅怀殷教授的同时,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牢记康复前辈的嘱托,传承医者仁心的精神,未来通过创新融合,不断发展壮大康复医学科,跑出康复加速度,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康复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