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回暖,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但春季天气多变,时寒时暖,开学后是校园内出现各种流行性传染病的“高风险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如何预防?一起来看看!
春季开学季主要传染病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以发热、咳嗽、流涕、眼膜充血、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症状。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人是唯一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流行性感冒
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病,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畏寒,发热可持续2-3天。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常有咽痛、干咳,鼻塞、流涕等。高发时间为冬春季,潜伏期一般1-3天,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各学段均易感。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诺如病毒感染
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病程较短,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病程一般为2-3天,冬春季为高发季节;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各学段均易感;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等传播。
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应定时定期给儿童接种疫苗。
2加强个人卫生与个人防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勤洗手、勤换衣、注意口腔卫生,生活用品如毛巾、餐具等应定期消毒。
3增强自我防护。注意佩戴口罩,并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睡眠应充足,饮食要均衡;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
5加强锻炼。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多帮父母做家务,劳逸结合,提高身体免疫力。
6改善室内环境。室内常通风,改善空气质量,并保持室内清洁,必要时可消毒。
温馨提示
最后提醒各位家长如果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呕吐、皮疹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千万不要拖着,以免延误病情。
上一篇: 【健康科普】关于麻疹,这些知识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