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医院召开复杂介入病例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旨在进一步推动我院介入医学的发展,促进临床经验与新技术成果的交流。会议特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知名专家邹英华教授进行专题讲座。副院长孙万卉、医务科科长张宝民及放射科、心血管内科、普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肿瘤科、呼吸科、消化内科等各科室主任及临床科室医务人员40余人参会。
放射科主任师光永、心血管内科主任张启华简要介绍了我院介入工作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各介入团队的特点和优势。他们表示,此次会议围绕腔内影像学引导下的复杂介入技术,探讨技术迭代路径与临床转化策略,期待通过本次高水平学术对话,共同推动密云地区综合介入诊疗水平的提升。
医务科科长张宝民表示,介入技术作为多种疾病诊疗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持续拓展着精准医疗的边界。我院严格执行国家卫健委2019年底出台的4个《介入诊疗规范》,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次研讨会搭建了“技术破局-经验共享-学科共进”的立体化交流平台,期望专家学者们能够深化交流、碰撞思想、增进友谊、开阔视野,共同绘制介入诊疗的发展蓝图。
副院长孙万卉指出,我院自去年9月份组建介入诊疗中心以来,通过建章立制、组织研讨、相互借鉴,不断突破专科壁垒,使各个介入团队有机整合,进一步满足了百姓的就医需求。未来,我院将依托北大医院介入团队强大的医疗技术实力,充分发挥紧密型区域城市医疗集团核心医院作用,强基层,促发展,借助介入治疗的微创性与高效性,响应国家号召满足居民就近医疗服务需求,提升百姓就医获得感。
邹英华教授以介入医学的核心理念为原点,逐步拓展至泛血管医学的前沿进展,再深入剖析介入治疗的发展历程与当前现状,并详细介绍了我国在介入治疗领域的创新性成果与卓越表现。他指出,介入医学作为一门在医学影像引导下进行的非直视诊疗学科,是心脏、血管、肿瘤等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具有微创性、可重复性、定位准确以及并发症少等诸多优势。针对不同类型的疾病,介入医学展现出多样化的治疗手段。对于冠心病、缺血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等以血管堵塞为特征的病症,介入医学以“疏”为治疗原则。对于肿瘤、动脉瘤、出血脑卒中等以增生或破裂为特点的病症,介入医学则采取“堵”的治疗方式。此外,对于动脉夹层、动脉瘤、结构心脏病等结构异常疾病,介入医学则以“修”为治疗理念。他表示,面对介入医学的广阔发展前景,积极推动新技术、新器械的研究与创新,构建新的规范,是提升治疗安全性、高效性、精准性的有效手段,能够为介入医学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病例讨论环节中,我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介入诊疗中心学科带头人杨云飞介绍了中心成立以来介入手术完成情况,他表示,近年来,我院介入工作业务范围显著扩大,涉及外伤性出血、罕见的肝脏假性动脉瘤导致消化道出血等多种疾病,通过介入精准栓塞止血,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使患者转危为安。值得一提的是,2例肝转移癌全身化疗+靶免治疗患者,通过微创介入HAIC治疗3个周期后的评效,取得良好的效果。
心血管内科博士杜胜利、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严威、胸心血管外科主治医生李占平分别以《冠心病介入术中冠脉破裂的处理》《颈内动脉急性闭塞再通》《6例外周血管介入》为题,进行了分享汇报。放射科主任师光永、心血管内科主任张启华、神经外科主任孙起军、胸心血管外科主任姚永正分别对病例中的亮点及不足进行点评。邹英华教授对我院综合介入工作予以肯定,并对分享病例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指出介入栓塞止血的微创优势在各个临床科室中都表现显著,介入人要持续做精做细,为各临床科室提供保障,为患者保驾护航。
本次会议聚焦介入诊疗技术的创新发展,通过多维度学术交流为各相关临床科室紧密合作,拓展诊治范围,提升复杂病例诊疗水平奠定了基础,为推动密云地区介入治疗规范化发展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