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公众入口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 正文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医海撷英】7000万+!杨慧霞教授牵头项目获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发布时间:2025-05-07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公布了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简称“四大慢病”)防治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24年度立项项目信息。

自2024年9月四大慢病防治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24年度公开竞争项目申报指南发布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杨慧霞教授积极组织、牵头申报。经过形式审查、现场答辩等多个审评环节,杨慧霞教授牵头与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联合申报的“孕期高血糖孕产全程智能化诊疗新技术研究”项目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立项资助,批准经费为7127.8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经费1727.86万元。

孕期高血糖包括孕前糖尿病(HIP)、糖尿病前期和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孕期最常见的并发症,血糖控制不佳将严重影响母亲及子代的近远期健康,与子痫前期、巨大儿、剖宫产等不良妊娠结局有关,高血糖暴露子代远期肥胖、糖代谢异常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风险(NCDs)增加,同时GDM母亲产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随着我国生育政策调整后高龄和肥胖孕妇人数的增加,育龄女性出现一定程度的血糖/胰岛素调节异常增多,HIP的预防与管理面临巨大挑战。孕期是女性全生命周期代谢性疾病筛查和干预的重要窗口期,加强HIP孕产全程智能化筛查、预警、治疗与管理是改善母儿两代人健康的重要契机。

杨慧霞教授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我国最早开展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诊断工作,关注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健康的影响,牵头制定适宜我国的妊娠期糖尿病筛查诊断标准,提出的妊娠期糖尿病筛查方法领先国际10余年,相关研究成果受到国际组织关注,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妇产科联盟以及美国糖尿病学会制定标准时采纳,并多次受邀参与WHO、国际妊娠与糖尿病研究组(IADPSG)等多项妊娠期糖尿病国际诊治标准制定,提升中国在相关领域的影响力。重视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会议,多次受邀在国际会议上介绍中国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研究,得到国际同行认可。在我国首创妊娠期糖尿病一日门诊,开创妊娠期糖尿病群体式治疗管理模式,并将规范化诊治策略和系统化管理模式向全国推广。通过长期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干预和管理,显著改善了母婴结局。

杨慧霞教授在牵头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母体内分泌代谢对子代生命早期健康的影响及关键机制研究”期间,建立了全国多中心围产队列,并构建了基于互联网+的孕期营养管理模式和干预策略,并在机制研究层面挖掘到一些新的生物标志物。本项目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整合各参与单位已构建的出生队列,构建从备孕到产后全程智能化疾病管理方案,并开展全国多中心临床干预研究,形成规范化诊疗指南。通过推动HIP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优化HIP全程管理方案,减少其诊疗经济负担,降低母婴两代人远期NCDs发生风险,真正实现从生命源头减少成年NCDs的发生,提升全生命周期健康。

项目牵头负责人介绍

图片 2

杨慧霞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生殖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斯坦福大学与Elsevier共同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榜单。长期从事围产医学、母胎医学及备孕咨询、产前诊断、孕期保健等相关领域工作,尤其擅长妊娠期高血糖疾病、胎盘植入、凶险性前置胎盘、子痫前期等产科高危及疑难重症管理,是我国围产医学的领军人物。

现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任全国产科学组组长,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妊娠合并糖尿病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生命早期发育与疾病防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卫生组织(WHO)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制定专家,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母胎医学专家组专家,国际健康与疾病发育起源(DOHaD)学会理事成员等。在Lancet、Diabetes Care、AJOG等期刊发表中、英文专业论文近700篇,主编以及主译30余部专业书籍,承担科技部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多项国内外基金。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奖二等奖、华夏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九届中华人口奖科学技术奖、第五届中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等奖项。

(妇产生殖医学中心)

  • 标签: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