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雷海潮主任提出的“体重管理”引发广泛关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率为34.3%,肥胖症患病率为16.4%,6-17岁青少年儿童超重率及肥胖患病率分别为6.8%和3.6%,体重管理已成为关系全民健康的重要课题。作为普通百姓,我们该如何科学管理体重?让我们共同解读这份“健康指南”。
一、认清现状
体重超标已成“隐形健康杀手”,《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显示:超重和肥胖是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肥胖症人群中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43.1%和23.0%,肥胖症患者常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超重和肥胖症人群的BMI(体质量指数)每增加1个标准差,心衰整体发病风险显著增加29%,这些数字警示我们:体重管理刻不容缓!
二、肥胖症的诊断标准
1.体质量指数的诊断标准: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kg/m²)是评估全身性肥胖的通用标准,计算公式: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体质量指数24-28为超重,≥28 为肥胖症。
2.基于体型特征的诊断标准: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为中心性肥胖。腰围/臀围比(WHR)是另一个反应中心性肥胖的指标,当男性WHR≥0.9和女性WHR≥0.85时,也可诊断中心性肥胖。
3.基于体脂比的诊断标准:目前将体脂比超过25%(男性)或30%(女性),定义为体脂过多。
4.儿童青少年肥胖症的诊断标准:低于7岁以下儿童,可以性别年龄别BMI的标准差作为评价方法,对于6-18岁学龄儿童或青少年,可以性别年龄别BMI作为筛查超重与肥胖标准,并与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筛查标准接轨。
三、肥胖症的病因分类
原发性肥胖症是指由于环境与遗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肥胖症。其中,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久坐的生活方式、高能量或不均衡饮食、缺乏身体活动、睡眠不足等。
继发性肥胖症是指病因明确的肥胖,相对少见,去除病因可以使肥胖症得到显著改善甚至恢复到正常体重。继发性肥胖症主要包括:1.内分泌系统疾病导致的,如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性腺功能减退症等;2.药物导致的肥胖症,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部分抗精神病药物等;3.综合征性肥胖症或单基因肥胖症。
四、肥胖症的治疗
肥胖症治疗有多种手段,主要包括:行为心理干预、运动干预、临床营养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
五、食养指南
1.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合理膳食。推荐每日能量摄入平均降低30%-50%或降低500-1000kcal,碳水化合物占每日总能量的50%-60%,脂肪占每日总能量的 20%-30%,蛋白质15%-20%。
2.少吃高能量食物,饮食清淡,限制饮酒。减重期间应少吃高能量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食物、蔬菜等。
3.纠正不良饮食行为,科学进餐。科学选择,进餐规律,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不随意进食零食、饮料,避免夜宵。
4.多动少静,睡眠充足,作息规律。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为辅。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 5-7天,至少隔天运动1 次;抗阻运动每周2-3天,隔天一次,每次10-20分钟。
5.食养有道,合理选择食药物质。
6.安全减重,达到并保持健康体重。较理想的减重目标应是 6个月内减少当前体重的 5%-10%,合理的减重速度为每月减2-4 kg。
当超重且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如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等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无法达到减重目标时,可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减重药物治疗。肥胖症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无法达到减重目标时,可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减重药物治疗。
雷海潮主任强调:“体重管理不是短期冲刺,而是终身修行”。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科学方法管理体重,用健康习惯守护全家。记住,你管理的不仅是体重数字,更是未来十年的生活质量。当每个人都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健康中国”的蓝图才能真正照进现实。
下一篇: 【健康科普】莫让脂肪肝“偷走”你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