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公众入口 >>分院区 >>密云医院 >>信息动态 >> 正文

密云医院

信息动态

影像传情:一位援青放射科医生的"最后一班岗"

发布时间:2025-07-10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在海拔3700米的玉树,晨光总是来得格外早。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进玉树市人民医院影像中心的窗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援青专家郭起飞和他的同事们已经开始了新一天的学习。这是他在青海玉树援建的最后一段时光,但他依然像初来时那样,一丝不苟地准备着每一场教学,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

1.png

"冠状动脉CTA的后处理需要特别注意这些细节..."郭起飞的声音在影像中心回荡。他站在投影前,手指在屏幕上划出关键点,64排CT的图像在他讲解下变得生动起来。台下,玉树市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求拉公保和全体影像中心医务人员专注地记录着,不时提出疑问。这不是一场普通的业务学习,而是一位援青专家在离别前,对这片土地最深情的告别。


晨光读书会的创办,源于郭起飞和求拉公保主任的一个简单愿望:让学习成为习惯,让知识永远流传。从最初的几个人,到现在全科室积极参与;从零散的知识点讲解,到如今系统的冠状动脉CTA专题学习,这个读书会如同高原上的格桑花,在缺氧的环境中顽强生长。巴义才仁达杰医生的CTA课件展示,正是这种传承最好的证明——曾经的学生,如今已经能够独当一面。


读片会上,一例颅内占位病例引发了热烈讨论。郭起飞站在同事们中间,看着大家各抒己见,眼神中满是欣慰。他知道,真正的医疗援建不是一时的技术输入,而是培养出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当每个人都敢于表达观点,当每个疑问都能得到认真对待,这个团队就有了持续进步的灵魂。

2.png

"其实最舍不得的是这种氛围,"郭起飞在会后感慨道,"看着大家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从依赖专家到自信诊断,这种成长比任何成就都珍贵。"窗外,玉树的天空湛蓝如洗,阳光洒在每一位医务人员的白大褂上,仿佛为他们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作为密云区医院第三期援青医疗队的成员,郭起飞和队友们即将圆满完成使命。他们带走的,是高原阳光淬炼的成长印记,留下的,是规范化诊疗流程和持续运转的晨光读书会。一年来,玉树市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已悄然蜕变——从设备操作到病例分析,从单兵作战到团队协作,密云区医院援青医疗队接续播撒的种子,正在雪域高原绽放出崭新的医疗图景。那晨光中的读书声,将成为两地医者最动人的对话,见证着京玉两地医疗协作生生不息的温暖力量。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