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疑惑:“孩子得了肾病可以运动吗?怎么运动呢?运动多少量合适?什么情况下不能运动?运动时注意什么?”最新研究证实:科学运动不仅是安全的,更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接下来,我们将聚焦“运动处方”,指导大家如何为孩子制定安全有效的运动计划,助力慢性肾脏病孩子们健康成长!
一、误区纠正!
❌“生病就要多休息,禁止一切活动”
✅ 科学真相:长期卧床会导致肌肉萎缩、心肺功能下降,甚至加重疲劳感。相反,适量、科学运动可以提高身体机能、促进脏器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 “运动会加重肾脏负担”
✅ 科学真相:中等强度运动不会影响肾脏血流,反而能促进代谢废物的排出。
运动的好处可不少呢!它能帮助孩子们维持健康的体重、促进骨骼健康,还能增强心脏功能,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轻松自在。此外,运动还能促进心理健康,让孩子们在面对疾病时更加勇敢和乐观。从长期来看,运动甚至可能延缓疾病的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运动前,先了解“禁忌征”
虽然运动对肾脏病儿童有很多好处,但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适合他们。有些情况是暂缓运动锻炼的,比如血压不稳定、急性感染或发热、严重代谢紊乱(比如高钾血症)等。还有一些情况需要专科医生评估后才能决定是否运动,比如中度贫血、容量负荷过重(严重水肿、胸腹腔积液)等。
所以,在开始运动之前,一定要咨询专业的医生,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哦!
三、如何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呢?
(一)运动形式
有氧运动:
在有氧训练前,我们要进行5-10分钟的热身活动,比如说原地踏步走,来调动起全身的各个关节和肌肉群。
推荐项目:步行、游泳、骑自行车(低冲击性)。
频率与强度:
每周3-5次,每次20-60分钟;
中等强度(用RPE量表12-14分衡量,即“运动过程中稍吃力但能说话”)。
小技巧:让孩子边运动边哼歌,若无法连贯说话,说明强度过高!
抗阻肌力训练:
推荐动作:肩部推举、二头肌弯举(可用矿泉水瓶替代哑铃)、蹲起、提踵(踮脚尖)。
频率与强度:
每周2-3次,每组动作重复10-15次,做1-3组;
选择孩子能完成10次的重量(约65%-75%最大力量)。
关键点:家长需观察孩子动作是否变形——若姿势摇晃,说明重量太大,需要减轻重量!
柔韧性训练:
推荐动作:静态拉伸(如坐位体前屈、肩部拉伸)。
频率与强度:
每天或隔天一次,尤其运动前后;
拉伸至肌肉轻微紧张(非疼痛),每个动作保持10-30秒。
注意:避免弹振式拉伸,防止拉伤!
平衡训练:提升身体稳定性
可以从简单的动作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可以先从双脚站立开始,逐渐变成单脚站立或者闭眼单脚站立,或者我们还可以玩一些走直线、抛接球的小游戏,在动态活动中提升平衡控制。
(二)运动总量
根据孩子基础运动量逐渐增量,建议每周累计约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四、运动原则
运动时,宝爸宝妈们要注意以下几点哦!
(一)咨询专业医生,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
(二)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三)注意监测运动中孩子的情况,避免过度疲劳
(四)保证营养均衡和充分的心理支持
五、透析的孩子如何科学运动
腹膜透析孩子的运动注意事项:
△ 体育活动期间穿着透气且刚洗过的衣服,以减少出口部位附近的出汗。
△ 运动期间使用腹透腰带可以为导管局部提供固定保护,避免局部牵拉。
△ 腹膜透析的孩子在运动时要注意避免增加腹内压的动作(或在运动之前放空腹透液),如举重、仰卧起坐等,以免出现腹膜透析渗漏等并发症。
△ 运动中注意保持导管外出口局部的清洁和干燥,进行常规导管出口处护理,如出口处不慎弄脏或弄湿后应立即清洁换药,如果出汗较多运动后应淋浴并清洁外出口。
△ 如果出汗较多应适当增加液体摄入量,并根据尿量、超滤量和血压状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 如果腹膜透析变成红色,提示可能腹腔内出血,孩子需要暂时改变或停止体育活动。
血液透析孩子的运动注意事项:
△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应避免在透析当天进行剧烈运动。
△ 要注意保护透析通路,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对通路造成损伤。
△ 在运动前和运动后,应监测血压和心率,以确保身体能够承受运动负荷。
“运动不是负担,而是肾脏病儿童成长的翅膀!”让我们用科学方法,帮助孩子动起来,拥有更健康的身体和肾脏!如果有指导需求,欢迎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肾内科和康复医学科就诊~最后,祝愿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Baker LA, March DS, Wilkinson TJ,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exercise and lifestyle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BMC Nephrol. 2022 Feb 22;23(1):75.
2. Lambert K, Lightfoot CJ, Jegatheesan DK,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exercise recommendations for people receiving dialysis: A scoping review. PLoS One. 2022 Apr 28;17(4):e0267290.
3. 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 (KDIGO) CKD Work Group. KDIGO 2024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Kidney Int. 2024 Apr;105(4S):S117-S314.
4. Billany RE, Smith AC, Graham-Brown MPM. Physical activity and cardiorenal health - from associations to interventional studies.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24 Nov 6:gfae251.
(儿童肾内科、康复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