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向倩>> 详细介绍

医生简介

向倩主任药师,教授

科室: 药剂科

擅长:

临床药学,临床药理

  北京大学临床药理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教授,主任药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抗血栓药物药效评价及个体化治疗、抗肿瘤药物个体化治疗

  教育背景:北京大学学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北京大学博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访问学者。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HCMC医学中心参加心血管和肿瘤临床药学专科培训。

  现任北京大学临床药理所所长助理。

  向倩教授长期从事抗血栓、抗肿瘤专业临床药学工作,从事抗血栓领域药效学评价、个体化治疗、新药新生物标志物评价等临床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子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80余篇,在JACC、STTT、Pharmacol Ther、Stroke、AJPS等高水平的国内外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发表多篇代表性论著,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十余项。参与项目“抗血栓创新药早期临床评价技术体系建设及推广应用” 获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新药临床试验药物基因组学技术平台建立”获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华夏医学奖三等奖。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PEAR1受体对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双重调控作用机制研究及配体发现,编号:82274024,项目负责人。

  2.多组分糖胺聚糖类抗凝新药的生物样本分析方法的开发、验证及样品检测,编号:2022ZXJ02C02-1,经费来源:黑龙江省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执行年限:2023.1-2026.12,项目负责人。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PEAR1受体在血管内皮损伤修复和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机制及潜在药物靶点的研究,编号:81973395,项目负责人。

  4.重大新药创制“十三五”课题的子课题:抗血栓药物早期临床评价,编号:2017ZX09304028-006,项目负责人。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PEAR1受体功能和基因的抗血栓药理新靶点研究,编号:81673509,项目负责人。

  6.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基于GPIIb/IIIa遗传多态性的抗血栓药物个体化治疗研究”,项目编号:81202592,项目负责人。

  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疗项目:药物基因组学与国人精准用药综合评价体系,项目编号:2016YFSF090494,项目骨干。

  学术任职

  中国药理学会 理事

  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学专业委员会 秘书长

  中国药理学会表观遗传学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国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临床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药理学会定量药理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药物评价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心胸麻醉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心胸麻醉学会临床药学专业青年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北京药理学 理事

  成果奖励

  2021年 “抗血栓创新药早期临床评价技术体系建设及推广应用”,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药学会,排名第5/共19人

  2015年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全国优秀临床药师

  2014年 “新药临床试验药物基因组学技术平台建立”,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中国医学健康促进会,排名第2/共7人

  2013年  中国药学会施维雅青年医院药学奖

  2012年 “新药临床试验药物基因组学技术平台建立”,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药学会,排名第4/共4人

  代表性论著

  1)Li W, Zhang H, Xiang Q*, Cui Y. Does repeat revascularization introduce bias for reducing mortality in antiplatelet therapy group? J Am Coll Cardiol 2021 Nov 16;78(20):e171. (Corresponding author) Q1, IF 24.00

  2)Pang X, He X, Qiu Z, Zhang H, Xie R, Liu Z, Gu Y, Zhao N, Xiang Q*, Cui Y*. Targeting integrin pathways: mechanisms and advances in therapy.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2023 Jan 2;8(1):1. doi: 10.1038/s41392-022-01259-6. (Co-corresponding author) Q1, IF 39.3

  3)Xiang Q, Pang X, Liu Z, Yang G, Tao W, Pei Q, Cui Y.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tiplatelet agents: Focus on the targeted molecular pathway from bench to clinic. Pharmacol Ther. 2019;203:107393. Q1, IF 13.5

  4)Xiang Q, Wu W, Zhao N, Li C, Xu J, Ma L, Zhang X, Xie Q, Zhang Z, Wang J, Xu W, Zhao X, Cui Y. The influence of genetic polymorphisms in drug metabolism enzymes and transporters on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different fluvastatin formulations. Asian J Pharm Sci. 2020;15(2):264-272. Q1, IF 10.2

  5)Xiang Q#, Wang Z#,  Mu G, Xie Q, Liu Z, Zhou S, Zhang H, Wang Z, Jiang J, Hu K, Zhang Y, Zhao Z, Yuan D, Guo L, Wu T, Zhang J, Wang N, Xiang J, Gu Z, Sun J, Cui Y*. Genetic variants influenced the risk of bleeding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rivaroxaban in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A multicentr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Clin Transl Med. 2023;13(5):e1263.(并列第一作者)Q1, IF 10.6

  6)Xiang Q#, Xie Q#, Liu Z, Mu G, Zhang H, Zhou S, Wang Z, Wang Z, Zhang Y, Zhao Z, Yuan D, Guo L, Wang N, Xiang J, Song H, Sun J, Jiang J, Cui Y. Genetic variations in relation to bleeding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dabigatran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A nationwide multicentr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Clin Transl Med, 2022, 12(12): e1104.(并列第一作者)Q1, IF 10.6

  7)Liu Z, Xiang Q*, Zhao X, Wang Z, Mu G, Xie Q, Zhou S, Chen S, Hu K, Xu J, Ma L, Cui Y. Candidate gene and pathway analyses identifying genetic variations associated with prasugrel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Thromb Res. 2018;173:27-34. (Corresponding author) Q1, IF 7.5

  8)Xiang Q, Zhang HX, Wang Z, Liu ZY, Xie QF, Hu K, Zhang Z, Mu GY, Ma LY, Jiang J, Cui YM.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circulating microRNAs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 diagn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iagnostic meta-analysis. Thromb Res. 2019 Sep;181:127-134. Q1, IF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