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壮丽中国画卷,精彩医者人生

填补藏区空白,再续“厚道”佳话——北大医院援藏专家姚林医师工作纪实系列报道之二

作者:徐奔 来源:泌尿外科 发布时间:2017-10-11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刚刚过去的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第三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专家、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姚林再次带领当地医师填补了两项藏区技术空白,完成了以前未曾开展的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及经腹腔途径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手术经验也进一步增强了藏区医生本地化救治急难危重症患者的信心。

  9月10日,一位32岁长相英俊的小伙子来到了区医院泌尿外科。几十天前,他在洗澡的时候突然发现左侧阴囊较之右侧明显为大,B超检查结果考虑为“左睾丸癌”,当时患者接受了左侧睾丸切除术,术后的病理结果提示为相对少见的“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对于这种较为复杂的睾丸肿瘤,标准治疗应当后续进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然而,要完成腹膜后淋巴结清扫,要面对解剖结构众多、牵涉区域广泛、手术部位血管繁杂等障碍,此前在西藏自治区从未开展过此类手术,即使在内地,该手术也只有少数大型泌尿外科中心的医师才能够完成,且大多需要开大切口、开刀完成,能在腹腔镜下仅通过4个操作孔便完成手术的医师并不多。虽然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但为了让当地医师尽快掌握该手术的基本要领,姚林大夫决定手把手地指导当地医师完成这个高难度手术。姚大夫的同事张宝鹏大夫介绍说,“从摆体位、建腔、手术区域暴露,到解剖标志显露、淋巴结清扫范围、术中注意事项,姚老师均做了详细的指导,遇到关键的环节,更是全程放手不放眼,由我亲自主刀,姚老师细致讲解,手术用了不到2个小时便顺利完成,有了这次经历,以后我再遇到类似的病例时会更自信地从容面对。”

  9月下旬,两位藏区同胞因持续性肉眼血尿来到自治区医院就诊,行泌尿系增强CT后考虑“肾上极恶性肿瘤可能性大,瘤体直径大于10cm”。对于这种巨大肾癌,自治区医院传统的做法都是通过开刀手术进行切除,腔镜微创手术根本就不在考虑的范围内。虽然前两批援藏队员的强力支援,已经让藏区医师开展腹腔镜肾切除术的技术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但是常规的腹腔镜肾切除术是采用腹膜后入路,该入路可以胜任普通肾癌,但是对于大肾癌,腹膜后入路的“致命”缺点——手术空间局限便暴露无遗。然而,姚林医师决定教授藏区医师采用腹腔入路的方式来解决病患的痛苦。这犹如一场及时雨,也填补了一项技术空白,即经腹腔途径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张宝鹏大夫介绍说,“第一台手术由姚老师主刀,为了让我看得更清楚、学得更明白,姚老师刻意放慢了手术速度,对如何采用IUPU法(IUPU法: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手术创新技术的总称)建腔、游离肠管、暴露手术视野、寻找肾脏动脉等均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等到第二台手术时,姚老师便让我独立进行操作,他在旁认真指导,我按照姚老师的标准化手术流程,很顺利地完成了之前想都不敢想的疑难手术,姚老师真的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变输血为造血’的援藏理念,我从他的身上也真切感受到了北大医院泌尿外科人、整个北大医院医务工作者最为可贵的‘厚道’精神”。

  填补藏区空白,再续“厚道”佳话——这一件件生动鲜活的案例无一不反应出姚林医师精湛的手术技艺,更是北大医院人“厚德尚道”院训精神的生动体现。从姚林医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年轻的北大泌尿人肯承担、敢挑战、愿提携、共进步的青春风采,更看到了北大医院“厚道”精神在青年医师培养过程中拓下的深刻烙印。

  此前于2017年9月7日,北京大学医学部主页、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微信公众号发布了题为“授人以渔,众林成荫——北大医院援藏专家姚林医师工作纪实”的通讯(链接见http://mp.weixin.qq.com/s/R9r2N3rWlPnlPi1ZP3i_Aw)。文章发布后,总点击阅读量迅速过万,并得到了众多业内外人士的转发、点赞及好评,很多专家表示“从姚林医师的身上不但看到了大医精诚的仁心仁术,更看到了北大医院泌尿外科的朝气与未来、潜力与底蕴”,而一些曾经在姚林医师门诊就诊的患者也反馈“希望通过媒体平台,能看到更多关于姚大夫在藏区工作的报道,了解到更多他在手术技艺上的突破与创新,也能不断增强自己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

  面对关注和赞誉,姚林大夫仍然很谦逊,直言“自己远远还不够格,今天所取得的一点点成绩,都是北大医院泌尿外科各位老大夫教导使然,换成我们科任何一个人都会这么做”。从7月29日入藏后,带着北大医院“水准原点”的追求和“厚德尚道”的人文精神,姚林大夫在雪域高原接连传授知识技能、填补技术空白,践行着医务工作者忠于职守、勇于创新的精神。让我们继续关注并期待姚林医师和援藏专家们在雪域高原带来更多的惊喜与突破,也祝福“厚道”精神能帮助更多的患者享受健康人生!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