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全国高血压日】年轻人“头痛”,查查血压

作者:张龙 来源:心血管内科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1-10-09
字号:+-14

  小李今年20岁,是个高高壮壮的小伙子,目前正在大学就读。最近他时常出现头痛的症状,几日作息不规律后便发作得更加频繁,这让他觉得备受困扰。在医院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体格检查后,医生便发现了问题,让他“头痛”的可不是繁重的课业任务,而是实实在在的临床疾病——高血压。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人们已经不陌生,大多数时候人们把它当成“老年病”,觉得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后基本都会出现。但什么才是高血压?是测了1次血压升高就是高血压吗?高血压是前后两个血压数值都会高吗?要想回答这些问题,还是要明确一下高血压的定义:高血压是指一种以体循环动脉收缩期和(或)舒张期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点的全身性疾病。

  拆解一下定义便可获得高血压的几个特点:

  1.收缩压(俗称高压)和(或)舒张压(俗称低压)升高均属于高血压;

  2.需血压持续升高才能诊断;

  3.高血压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以造成多个人体重要脏器损伤。

  为了诊断高血压,需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在诊室安静状态下完成2-3次的标准血压测量,如果平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

图片1.jpg

为什么会出现高血压?

  这个问题困扰着小李。都说高血压是个“老年病”,像小李这么年轻怎么也会出现高血压呢?

  其实高血压从来都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它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疾病。

  高血压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人群中至少20~40%的高血压是由遗传决定的,因此父母有高血压的病史会导致后代出现高血压的几率上升,但并不代表后代一定会出现高血压。年龄同样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出现高血压的几率也会明显上升。

  遗传背景和年龄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要预防高血压,重点在于控制环境因素上,也即摒弃不良生活方式,包括高钠低钾饮食、超重和肥胖、过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精神紧张等因素。

  一组研究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的平均烹调盐摄入量较推荐的盐摄入量水平高75%;随着体质指数(BMI)的增加,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体重正常组的1.16~1.2 倍;而限制饮酒与血压下降显著相关,酒精摄入量平均减少67%,可使收缩压下降3.31mmHg,舒张压下降2.04mmHg。据2012~2015年全国调查显示:18~24岁、25~34岁、35~44岁的青年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0%、6.1%、15.0%。青年高血压患病率的上升与这些不良生活方式的作用密不可分。

图片2.jpg

出现了高血压怎么办?

  像小李一样因头痛而就诊发现高血压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情况,但也需注意,很多血压已经明显升高的患者也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因此按时规律的体检对于早期发现血压升高很有帮助。

  一旦经规范的诊室血压测量首次诊断高血压,需完善以下方面的筛查:

  1.针对高血压病因的检查,包括排查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检查、可导致血压升高的不良生活方式病史的采集、亲属高血压病史的采集等。

  2.针对高血压严重程度的分级,可根据诊室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等进行分级。

  3.针对高血压常见靶器官损害的检查,主要包括心、脑、眼、肾等高血压易损器官进行结构及功能方面的评估。

  这几个方面的检查既可以在门诊完成,也可以考虑住院进一步完善。这其中涉及的检查种类较多且复杂,由心血管专科医生为您保驾护航。

图片3.jpg

如何制定降压方案?

  降压方案主要包括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和使用长期降压药物的使用。

  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减少钠盐摄入、合理膳食、控制体重(BMI<24)、戒烟限酒、增加中等强度运动、减轻精神压力等。具体措施的标准要求不能一概而论,需结合自身年龄、饮食运动习惯等个体化进行要求及管理。

  另一个有助于控制高血压的方法是口服降压药物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有五大类,均可作为初始治疗用药,需根据人群类型、合并症来选择针对性的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医生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和心血管风险选择初始单药或联合治疗。一般患者采用常规剂量;老年人初始治疗时通常应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药物剂型方面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以有效控制24小时血压。对血压≥160/100mmHg、高于目标血压20/10mmHg的高危患者,或单药治疗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进行联合降压治疗。

  降压药物的选择由心血管专科医生把关,而坚持长期服药更为重要,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可能造成血压的剧烈波动。如果不能坚持服药,可考虑进行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协助控制血压。

图片4.jpg

继发性高血压

  小李在门诊听到医生说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有些困惑于这个陌生的名词。继发性高血压也称为症状性高血压,是由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症状之一,原发病治愈后血压随之下降或恢复正常。除高血压本身造成的危害以外,伴随的电解质紊乱、内分泌失衡、低氧血症等可导致独立于血压之外的心血管损害,危害程度更大,早期识别、早期治疗尤为重要。虽然继发性高血压只占全部高血压人群的5%左右,但像小李这种首次诊断的青年高血压患者需要重点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随着长期降压药物的起效,小李的血压稳定在140/90mmHg,头痛症状也没再发作。希望小李可以保持住这个阶段性胜利。

(心血管内科 张龙)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