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介绍 >> 肾脏内科>> 科室动态 >>正文

科室动态

【荣誉殿堂】北医青年科技奖|吕继成:创新突破,做优秀的科研型临床医生

来源:肾脏内科、科研处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2-12-21
字号:+-14

1.jpg

  近日,北京大学医学部举办了“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学术高峰论坛暨北大医学青年科技奖颁奖活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吕继成教授荣获第三届北大医学青年科技奖。

  “北大医学青年科技奖”自2017年起设立,旨在提升青年人才创新能力,树立青年榜样,培养一批进入世界医学科技前沿、引领未来医学发展的青年人才队伍;表彰奖励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医药领域科学原创理论和技术创新中取得优秀成果的青年科技人才;激励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开展多学科联合研究,为北大医学的“双一流”建设目标、“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做出新的贡献。

  在加入北大医院第一天起,吕继成就将“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型临床医生”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将“做最好的研究,做改变临床指南的研究”作为自己的科研目标。在两大目标的指引下,20多年来,吕继成成为一名杰出的临床医生、肾脏病领域科研领军人物,并逐渐意识到,转化才是支撑做好一名临床医生与临床研究者的最佳桥梁,也是造福更多患者、改变临床诊疗现状的最佳路径!作为一名科研型医生,他同样在创新转化道路上做到又“破”又“立”。

重大突破——全球IgA肾病患者的新希望

  2022年1月,北大医院肾内科签署了一份关于“IgA肾病潜在突破性疗法——PKU308/AP308药物(一类新药)”的专利许可及项目合作开发合同,合同金额超2亿元。

  这是医院首个转化金额超亿元的项目,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要里程碑,也是IgA肾病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

  IgA肾病作为全球最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延缓乃至遏止IgA肾病患者向肾衰竭发展,是目前肾脏病领域一个非常庞大且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该项目的签约转化无疑为全球IgA肾病患者带来了巨大新希望。

  该突破性疗法由吕继成及其团队自主研发。谈到这个项目时,他连续用两个“没想到”形容自己的感受,“一没想到转化金额这么大,临床应用价值能这么高;二没想到,有一天,我们(医生)能进行原研新药的开发。”说完,他紧接着回忆起了这个项目的来由。2017年,吕继成在读《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文献时,发现一篇文章提到用IgG酶降低肾移植受体的抗排异反应。IgG本是一种自身抗体,IgG酶可清除人体血液内的IgG,故而降低受体的抗排异反应。

  吕继成由此提出一个疑问:可否用类似机制治疗IgA肾病?

  IgA肾病的病理诊断主要为肾小球系膜区有IgA的沉积,意味着清除掉该区域沉积的IgA就可治疗IgA肾病。那么,如何有效清除?吕继成发现,院内基础合作伙伴有项技术,可将IgG的半衰期延长,能达到满足清除沉积IgA的基本条件。吕继成很清晰地记得,2019年的一天晚上,他打电话给合作伙伴聊把自己想法落地的场景。“那天我在宾馆打的这通电话,对方听完立马说没问题,后来我正好有个学生前往美国和这位合作伙伴一起学习,因此将落实工作交给了这位学生。”

2 团队合影.jpg

团队合影

  结合合作伙伴的基础研究技术,吕继成及其团队研发出一款IgA蛋白酶融合蛋白酶。吕继成团队前期大量的研究证实,该蛋白酶在体内外都对人体IgA1蛋白有极高的酶活性,且在动物模型中也展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半个月内,实验鼠体内没有沉积的IgA,意味着对人类IgA肾病可能起到治疗作用。”Nature网站为此特作报道并指出,该类机制有望开发出治疗IgA肾病的特异性靶向药物。

  从2019年真正落实到2022年转化成功,前后三年时间,在吕继成看来“挺快的”。相比于有些医疗器械创新从想法到落地十几年时间,吕继成这一项目的转化确实不慢,但前提条件是大量基础研究的积累。早在2003年,吕继成就开始从事IgA肾病治疗的研究,包括从分子生物学到免疫机制等多个方向,直到2017年迸发想法,2022年转化出成果。“没有前面十几年投入精力做的基础研究,最后不可能有转化。”

  这是吕继成从医23年来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科研转化项目。从一名临床医生,到可转化出有价值的临床创新成果的科研领军人物,吕继成一路都在证实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对的。

20余年的投入——做优秀的科研型临床医生

  在还是一名高中生时,吕继成就做出了未来要学医的决定。他说,当医生是他发自内心喜欢的一件事。在他看来,学医的最大乐趣在于,治好一名患者带来的巨大成就感,这是做其他事情可能无法比拟的。

3 吕继成在门诊.jpg

吕继成在门诊

  1999年,吕继成顺利踏入北京大学攻读医学博士,并由此加入北大医院,正式开启临床医生生涯。

  “中国肾脏病奠基人”王叔咸教授曾说过两句话:“肾脏里面有内科,内科里面有肾脏。”也就是说整个内科和肾脏密不可分,要想当一个内科好的肾脏病医生,必须学好整个大内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吕继成对此深有体会。他发现,很多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免疫与各种各样的系统疾病有关,非常复杂。对他来说“非常有意思,有挑战性”。“很多到我们肾内科学习的人,和我一样,都觉得每一种肾脏疾病都非常有意思,每一种病之间的差别都非常大,所以乐趣无穷。”从吕继成说话的表情和语气中也能明显感受到他对医学的热爱,对钻研肾脏疾病的兴趣之大。

  至今从医23年,吕继成治疗患者无数,早已是一名出色的临床医生,更是一位孜孜不倦的科研领军人物。

  从入院第一天起,受恩师王海燕教授的影响和指导,吕继成就将“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型临床医生”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将“做最好的研究,做改变临床指南的研究”作为自己的科研目标。

  “科研需要热爱,但热爱不是一开始就有,而是从细微中慢慢体会科研的乐趣。”在每天接触不同患者中,吕继成从微小的研究工作做起,与临床结合,享受研究和发现的过程。“临床科研累不累,苦不苦,关键看喜不喜欢。”吕继成强调。他曾经在北京大学的一段采访中说,自己在医院里就不觉得累,碰上了别人治不好的病人,就是不吃饭了也要去看看能不能治。

  如今,他的很多科研成果被写入教科书,改变临床指南,发在顶级期刊上。投入时间、精力、热情做科研近20年,吕继成满怀信心地说:“所以现在我们做出来的很多东西,我认为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有使用价值,这也为下一步转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寻找平衡——探索适合医生的创新路径

  基于国家近年来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北大医院肾内科主动出击,和北京大学材料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等基础科研团队融合创新。

  在第一次成功转化项目后,在科室创造创新条件和氛围的前提下,吕继成开始往更多方向上探索转化。

4 吕继成在实验室.jpg

吕继成在实验室

  截至目前,吕继成已转化落地三个项目,包括文章开头提到的IgA肾病的突破性疗法,涉及原研药物、检测和诊断工具等。其中一款居家肾功能检测仪器就是受疫情影响,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无法居家检测肾功能等痛点,吕继成和北京大学材料学院科研团队开发出的。

  在三次转化项目的过程中,吕继成不断在寻找自己做临床工作和做创新转化之间的平衡点。他探索出了将产品授权给企业独家使用,由企业进行商业运营并推广,吕继成则和企业一起研发的路径。

  这种路径下,吕继成的专注点依然是看病和研发,而不需要花额外精力在其他事情上,“这种模式就是你的孩子还是你的孩子,和你息息相关,但又不耽误做一名医生的本职工作。”

  做一名科研型临床医生,转化创新成果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重要目标,更是国家医药卫生事业长远发展的需求。

  吕继成教授在创新转化和临床疾病诊治研究等方面不断探索前进,本次荣获北大医学青年科技奖,更是激励着他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国际前沿,助力医院高质量创新发展。

  (肾脏内科、科研处)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