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临床故事】重症高峰下的坚守

——呼吸监护室工作小记

作者:于鲲遥 来源: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3-01-28
字号:+-14

  “2床血压掉了,快推抢救车!先静推20mg多巴胺!……右侧胸廓膨隆,呼吸音低,大概率是张力性气胸!快推B超!准备胸穿减压……!”呼吸监护室的负责人廖纪萍医生发出简短而清晰的指令,整个呼吸监护室如同一部精密复杂的仪器,瞬间高速运转起来,医生、护士各司其职,推药、记录、抽血、快速超声检查……此时才是清晨,对面的玻璃窗将阳光反射进来,略略有些刺眼,大家已隐隐感到,这将又是紧张而忙碌的一天。

  胸部超声显示出现了气胸,病人持续降低血压,氧饱和度也在不断下降,“不能再等了!马上穿刺减压。”快速消毒,确认部位,果断穿刺,高张的气体伴随着轻轻的鸣叫从穿刺针喷出。病人得救了,血压稳定了,氧饱和度回升了。接下来,为避免再次出现张力性气胸,为患者迅速置入了胸腔引流管,使得机械通气得以继续进行。然而,这仅仅是新冠救治中得小小一幕。

  作为本轮疫情危重症救治的主战场,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承接了最为危重的患者的救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俯卧位治疗是家常便饭,ECMO也是不断有患者使用……为充分有效利用危重症救治资源,每当有患者拔除气管插管,病情稳定后,立即转至其他新冠重症病区,而新的危重症患者则马上从急诊或其他病房收进来。这种高强度的救治,可以说给呼吸监护室的医生护士们带来了巨大挑战,不仅是体力上的,更是心理上的。15个患者轮番地进行俯卧位通气,气管镜、超声、EIT不断地在各个病床间推来推去,医生、护士不断在各个病人的床旁进行吸痰、物理治疗、调整呼吸机……工作强度远远超过了日常的水平,一位医生打开手机,惊讶地发现8小时工作下来竟然行走了15000步以上,围着这15张床,他走了9.6公里。

  挑战还来源于人员的减员。由于奥密克戎毒株的高传染性,医生护士们在新冠患者的包围中随时可能中招,随时可能变为病人。人手短缺,大家咬牙坚持,体温下来大家迅速返岗。尤其是护士们,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专业性极强,经验丰富的ICU护士具有高度不可取代性,“很多人上午还在发烧,下午退了烧就跑来坚持上夜班。带病工作并不值得提倡和宣扬,但是在那个艰难的时期,包括数位“00后”在内的护士兄弟姐妹们,都是靠着彼此倒班互相帮衬休息,几乎没有人请过病假。我为这个团队感到骄傲,但也真是心疼。”护士长郭红艳说起这些,内心五味陈杂。

  然而,即便是在病人又多又重,医护又少又病的两难局面下,所有人对医疗质量没有丝毫放松。用着ECMO的病人需要俯卧位通气,立即执行!100公斤的病人需要早期下地康复训练?克服困难立即安排!患新冠已插管的的产妇需要转入,立即腾挪患者,腾出床位收治!我们的医生高烧在家,也坚持着阅读相关文献,为前方的战“疫”出谋划策!

  自新冠重症救治战役打响的一月余,RICU成功救治了众多新冠危重症患者。ECMO的患者脱机了,年逾九旬的老人走着出院了,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产妇拔管出院了……这群死神的抗争者,这群抗击疫情的战士用自己的肩膀抗起了新冠危重症救治的重担!他们就是“呼吸重症人“!

  (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 于鲲遥)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