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荣誉殿堂】喜讯|霍勇教授荣获2021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来源:心血管内科、科研处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3-02-20
字号:+-14

1.jpg

  2023年2月17日上午,何梁何利基金2021年度和2022年度颁奖大会在京举行。我院心血管内科专家霍勇教授荣获2021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jpg

  霍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会长、亚洲心脏病学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副会长、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专家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冠心病介入)主任、中国医院协会心脏康复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心血管病学专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苏州工业园区心血管健康研究院院长、中国胸痛中心联盟执行主席等。

  霍勇教授是心血管病专家,我国心血管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工作,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先后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是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开拓者和引领者。连续15年牵头国家科技支撑/重点研发计划中的心脑血管研究,牵头制定国内外临床指南/共识44部,主编学术专著86部。在JAMA、Circulation、JACC等杂志发表SCI文章385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省部级奖6项等。

  回首40年前,中国人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十分有限,在那个年代,心血管疾病还未占据国人的疾病谱中靠前的位置。随着中国的飞速发展与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逐年攀升。近几年,我国居民心血管疾病的患病人数已经超过3亿人,死亡率也位居所有疾病的首位,心血管疾病对国人的威胁已成为国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他从医的岁月里,伴随着心血管疾病在中国的发展变化,始终执着于探寻最适合中国人的心血管健康处方,他就是2021年何梁何利基金奖获得者——霍勇。

四十年行医济世,推动我国冠心病介入技术的普及、规范、提高

3.jpg

  从1982年本科毕业至今,霍勇收获了无数荣誉和称号,但对他而言,他最放在心上的始终是医生。“医生”,是他奋斗了半生所要捍卫的名誉,是他竭尽所能所要守护的荣耀!1987年,已经身为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主治医师的他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通过考试成为北大医院的研究生,师从于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汪丽蕙、朱国英等人,之后他多次出国深造,将国外先进的冠心病介入技术引入中国。当他从法国南锡大学医学中心学成归国的那一刻,“要把所学的冠心病介入技术推广至祖国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支持他往后二十五年从医生涯的信念。于是,霍勇带着新的技术开启了全国推广之路,二十五年间,他走过全国上千家医院,言传身教,将所学倾囊相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年轻的心血管医师;二十五年间,他通过主创的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CCIF),每年前往不同的城市作为会议举办地,并由此带动举办城市及周边区域的介入诊疗技术提升,将“普及、规范、提高”的理念根植在每一个心血管医师心间。四十年岁月,霍勇始终秉持着大医为人的坚定思想去治病和育人,以至于除了医生的光环外,年轻一代的心血管医师更喜欢尊称他为“老师”,当听到这两个称谓时,霍勇是感动的:“能将这两个崇高称谓集于一身,是医生和病患们对我最大的肯定!”

潜心科研,创新和证实H型高血压与脑卒中一级预防理论

4.jpg

  在多年的治病救人和技术推广过程中,霍勇悟出了一个道理:“治病重要,防病更重要!医生的本职工作是治病,但随着你站得更高,或者对疾病的理解更深刻时,你就会知道治病并不是医生工作的全部,医生存在的价值是为了让这个社会的每一个个体更加健康地生活。做好预防,可以惠及更多患者,这才是最符合健康理念的手段。”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霍勇开始注意到脑卒中的发病与心血管疾病为主的基础疾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脑卒中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更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带着对医学科学问题的无限求知欲,霍勇团队开启了脑卒中一级预防的课题研究,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是我国卒中发病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霍勇团队提出了科学假说,即同型半胱氨酸在中国普遍偏高是由于叶酸缺乏引起,给高血压患者补充一定量的叶酸,可以有效减少我国卒中的发病率。为了验证这一“假说”,霍勇带领团队从1995年开始一直钻研到2015年研究正式完成用了整整20年,20年如一日的探索,让霍勇团队终于摸清了H型高血压与国人脑卒中发病率之间关系的真相,尤其是他主持和领导的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CSPPT研究,进一步确认证实了在具有充分循证医学证据的降压药基础上,补充恰当剂量的叶酸,对预防中国人群脑卒中的发生有着积极意义。

  CSPPT研究作为全球最大的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为中国高血压以及卒中指南的修订提供了A类证据,也是中国精准医疗的一座里程碑。该研究获得了国内外心脑血管疾病专家们的广泛认可,杰出的研究成果也是对霍勇近二十年来的艰苦付出最好的回报。

立志革新,创建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理论和胸痛中心体系

5.jpg

  面对日趋严峻的心血管疾病救治现状,霍勇始终保持清晰的认知——技术的传递可以引领学科的发展,从软指标满足心血管疾病救治的需求;疾病的预防可以帮助国家提升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控能力。但是,想要从根本解决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抬升的问题,就是要更有效的整合医疗机构在预防和救治重大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以建立高效和科学的救治体系,为此,霍勇作为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专家组组长和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冠心病介入)主任,积极协调出台了卫健委技术管理规范,推动成立百余个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培训基地和质控中心,建立、完善国家心血管冠心病介入治疗培训、准入和质控制度。尽管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这并没有让霍勇停止探索的脚步,在他心中,始终有一块大石还未落地,心血管病死亡率的高居不下让他寝食难安。

  在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期间,他狠抓痛点,从心血管疾病中死亡率最高、救治率最差的急性心肌梗死入手,结合国外经验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创新提出符合中国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理论和胸痛中心体系。2013年,他提出建立中国胸痛中心自主认证体系,至此,我国心肌梗死急救事业真正迎来了转折点!在葛均波院士、霍勇教授领导的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和中国胸痛中心联盟的不断推进下,近10年间,我们看见5000余家医院参与建设胸痛中心,2000余家胸痛中心通过认证;近10年间,我们看见中国心肌梗死救治时间从115分钟缩短到75分钟,院内死亡率从10%降低到3%,累计救治心肌梗死患者达180万;近10年间,我们看见各个省市建立起省级胸痛中心联盟,各市建立起“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管理”的三全模式和全市模式;近10年间,我们看见胸痛中心延伸到县、乡、村,胸痛救治单元诠释着健康版的乡村振兴,正如燎原之势蓬勃发展。至此,胸痛中心已经建立成科学、完善、可持续发展急救网络,织密在祖国的大好山河。而这,恰如霍勇所愿,有了体系,中国心血管疾病拐点的到来可期、可盼!

科学整合,构筑全球首个国家心血管健康指数和评价体系

6.jpg

  2017年,在第十一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上,全球首个国家心血管健康指数——《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7)》火热出炉,对于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的推出,国内外皆给予高度称赞,其获赞为影响中国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和调整心血管疾病防治策略的智库。而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从萌芽到制定再到落地,我们总能发现一个人的身影始终相伴,那——就是霍勇。

  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霍勇敏锐地意识到,其与医学的充分结合绝对能够为中国的医疗体系发展注入新鲜的动力。霍勇一直在想,如何才能借助大数据客观地评价国家各个省市的居民心血管健康状况和心血管疾病救治水平,帮助国家建立专业化、可操作性强的智库以解决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救、治、康的主要问题呢?带着这样的问题,他积极与国家卫健委等卫生行政部门以及葛均波院士、赵冬教授、周脉耕教授等国内心血管和疾病预防控制领域专家建立沟通,霍勇这一构想立刻得到了一致支持。很快,其领导的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便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共同牵头开始推进指数的制定工作,霍勇更是全程主持和参与各个指数的设立、加权设置等等细节问题,最后形成了涵盖五大维度52个指标的指数体系。国家卫健委和各地卫健委对指数的推出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积极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如今两年一版的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已经发布至第三版,相对前两版而言,绝大多数省市的指数均较2017年有较大提升,霍勇通过智库推进心血管健康进程的梦想正一步步照进现实!

  对于霍勇而言,四十年只是他事业的起点,未来他会更加坚定而执着地继续奋斗在我国心血管健康事业的最前线,继续探寻属于他的,同时也属于每个中国人的心血管健康处方!

  (心血管内科、科研处)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