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刊院报
返回大众版首页 返回专业版首页
文章标题:

大内科举办第十二届香港-北京内科学论坛

作者:周伟炜 来源:大内科 发布时间:2019-11-25

  10月25日~10月27日,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香港大学玛丽医院、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共同主办,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承办的“2019年香港-北京-昆明内科学论坛”在春城昆明召开。来自香港、北京、昆明三地的100多位专家及代表云集于此,现场座无虚席,共享学术盛宴。

  我院院长刘新民、丁文惠教授、刘刚教授、洪涛教授,香港大学玛丽医院的刘泽星教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院长谭晶、王晋文教授出席大会开幕式。开幕式后,由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刘泽星教授和我院刘刚教授分别带来“香港的医生培训”和“肾脏病理在内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的大会专题报告。

未标题-1.jpg

  多学科复杂、疑难病例分析和讨论在每一届的论坛都是与会者期待的重头戏。本次论坛中分享的病例,涉及心血管、呼吸、消化、肾脏、内分泌、血液、风湿免疫及神经等多学科。东道主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分享“一例重症狼疮治疗的反思”,讲述了一例重症狼疮患者曲折的诊治过程,从较为单纯的狼疮性肾炎到患者自行停药后狼疮再次复发时的多系统受累,病程多变与复杂,主管医生对于诊治中的反思和与会专家的精彩点评让大家收益匪浅。“肾病综合征伴性染色体异常”展示了一例非常复杂的性发育异常合并肾病综合征儿童的诊疗经过,与会专家各抒己见,引发了热烈的讨论。远道而来的香港玛丽医院分享了多个复杂病例:“血友病的治疗进展”通过两例重症A型血友病患者的治疗结局对比,介绍了A型血友病治疗革命性的突破——单克隆双特异性抗体Emicizumab;“甜心太甜了”报告了家族性心肌病的遗传诊断;“不要破坏我的骨头”介绍了香港医院管理局防治及改善老年人骨质疏松致骨折的策略;“致命的餐后运动”讲述了一例小麦依赖运动诱发的过敏性休克。我院大内科带来了4个精彩病例:“治不好的抑郁症”展示了结节病的神经系统受累表现;“腹泻遇上蛋白尿”介绍了一例长期腹泻患者确诊为消化道及肾脏淀粉样变的过程;“乏力-骨痛-低磷血症——窥一斑,探全豹”讲述了一例进行性双下肢乏力伴腰背部疼痛患者确诊为Fanconi综合征的过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介绍了一例长期、大量、反复、双侧胸腔积液的病例诊断为惰性小B细胞淋巴瘤(边缘带淋巴瘤可能大)的诊疗思路。各个病例均涉及多个学科,诊治过程跌宕起伏。论坛中,我院年轻主治医生、上级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的病例分析和专家点评都获得了与会专家、同道的一致赞誉,充分显示了我院内科人坚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缜密的临床思维以及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些都是我院大内科综合实力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宝贵财富,再一次提升了我院大内科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学术地位和声誉。

21期内文-47.jpg

  医学专业学科的分化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提高医疗水平的必由之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绝大多数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内科已从专业学组分化为专业学科,如心血管内科、肾脏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内科、血液内科等,内科专业学科的建立使专业诊疗能力迅速提高,不断和国际接轨。然而过度专业化使专业医生的知识结构出现了专而不博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临床医生面对复杂临床问题显得力不从心,长久以往可能给医疗质量和安全带来隐患。因此,我院积极倡导并付诸于实践,系统性开展了基于大内科的继续教育课程、多学科联合查房、疑难复杂病例讨论,促进内科系统各级医生的知识结构更为丰富而广博,在临床实践中及时了解相关领域中的重要进展和诊疗规范,建立全面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举行香港-北京内科学论坛即为这种实践中的重要部分。

  自2008年始,香港-北京内科学论坛已在北京、杭州、西安、福州、哈尔滨、深圳、洛阳、济南、赤峰、太原成功举办,此次已是第12届。论坛通过交流临床工作中的复杂、疑难病例,引出跨学科的新概念、新进展,拓展临床医生知识、更好地帮助临床医生建立诊疗思路。时光荏苒,10余年来,每一届论坛都以丰富的内容、缜密的临床思维、严谨的学术氛围给与会者留下深刻的记忆,创出了品牌。未来我院将继续努力,以深厚的学术积淀促进创新和突破,培养医学人才,引领学科发展,使北大医学的学科实力更上层楼。

  (大内科 周伟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