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试验专业简介

医学影像(核医学)专业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4-02-20
字号:+-14

  一、专业介绍

  (一)专业基本情况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创建于1958年,为教育部“核技术及应用”重点学科。于1983年10月第一批由卫生部确定为卫生部放射性药物临床基地,1986年首次完成一类新药TBI的Ⅰ、Ⅱ期临床试验。2020年科室成功获批《第四类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并在放射性药物合成与临床转化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目前包括临床核医学、核医学教研室、核医学研究室与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SFDA)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临床药理基地四个部分。

  (二)人员团队情况

  科室目前共有正式职工33人,19人具有博士学位,28人具有中高级职称,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人。科室已有31人参加GCP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包括医师、技师、化学师和护士等岗位。

  (三)开展业务及定位

  自1986年以来,科室共主持及参与了临床试验100余项,主要涉及放射性药物/非放射性药物I期-IV期临床试验、核医学仪器/设备临床验证等,其中8种放射性药物已批准上市,8项核医学仪器/设备通过临床验证。本科室在放射性药物、医学影像(核医学)器械临床试验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四)服务与支撑

  科室配备有PET/CT、SPECT/CT、SPECT和小动物PET/SPECT/CT等先进显像设备,可高质量地完成临床及相关的科研工作。科室的技术力量和整体水平在全国核医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

图片1.jpg

  二、主要研究者介绍

  1. 范岩

图片2.jpg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常务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核医学系副主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可承接临床试验——医学影像(核医学)专业(药物/器械)。

  长期从事核医学临床诊疗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放射性核素分子探针临床转化,儿童癫痫脑PET影像评估,甲状腺疾病及肿瘤靶向放射性核素治疗。先后承担和参与了医学影像(核医学)药物/器械临床试验60余项,其中作为PI参加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6项,已完成1项,主要涉及新型核素分子探针用于前列腺癌影像诊断及靶向治疗领域。承担并完成多项科研课题,包括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首都健康保障培育研究基金课题“国产创新SPECT的示范推广研究”、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课题“新型PSMA分子探针的研制和临床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课题“99mTc-Annexin V肿瘤细胞凋亡显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前研究”和北京大学医学部交叉种子基金课题“基于基因密码子扩展技术的新型抗体-小分子定点偶联肿瘤诊断试剂”,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发表论著7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7项;主编专著1部,参编9部;参与制定临床诊疗专家共识4项。连续三届作为副主编编写国家级规划教材《核医学》,并参编多本配套教材及习题集。负责北京大学医学部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研究生、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进修生核医学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和管理工作。2022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疗技术创新奖”二等奖、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带教老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学研究贡献奖。担任北京市和北京大学医学部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和考核专家,参与培训细则制定、培训基地管理和阶段考核工作。主要社会任职包括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理事及核医学分会常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核医学分会常委;吴阶平基金会核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医学影像中心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内分泌代谢学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精准医学会核医学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编委。

  邮箱:fanyan980618@sina.com

  2. 王荣福

图片3.jpg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前任主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可承接临床试验——医学影像(核医学)专业(药物/器械)。

  主要从事核素示踪分子多模态影像精准诊断及靶向治疗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新型分子探针或放射性药物研发及临床转化,影像组学及医学图像大数据处理分析及人工智能(AI)应用研究等。从事核医学42年,先后主持核医学放射性药物Ⅰ期-Ⅳ期临床试验及核医学仪器设备临床验证20多项,获批上市放射性药品和核医学仪器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了“卡脖子”问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600余篇,其中包括Chem Soc Rew(IF 40.182)、J Nucl Med & Mol Imaging(IF 7.02)和Theranostic(IF 8.038)等顶级SCI论文60篇,累及影响因子300。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二等奖3项、教学成果奖2项,主持国家级、部委级课题20多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主持编撰发布北京市地方标准1项,入选北医优秀人才计划。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做大会专题报告,获美国核医学“Student Follow Award”、美国核医学2018年最佳基础科学研究优秀论文奖和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卓越成就奖。现任国家“核技术应用”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国家核安全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第九至第十一届委员,国际原子能机构亚太地区合作项目中国负责人,国家药监局药品/器械审评中心、特殊食品注册审评专家,中国医院协会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备案管理评估专家库成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核医学装备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海峡两岸中医药交流合作分会副会长,北京核学会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整合医学学会医学影像分会副会长,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核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任国内外多种学术期刊主编、副主编、常务编委和编委及审稿专家。

  邮箱:rongfu_wang@163.com

  3.张建华

图片4.jpg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可承接临床试验——医学影像(核医学)专业(药物/器械)。

  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分子影像探针的临床转化;分子影像技术在精准治疗中的应用;核素诊疗一体化等。先后承担和参与了医学影像(核医学)药物/器械临床试验10余项。主持北京市级课题2项,骨干参与国自然重大研究计划1项。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4篇,其中SCI论文12篇。副主编教材1部、专著1部,参编专著、教材12部、专家共识/指南4项,参编北京市地方标准1项,获得专利5项。2023年获北京市医药卫生科技促进中心优促计划赋能项目,2021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共产党员。主要社会任职包括: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青年委员、PET/CT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兼秘书,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常委,《Cancer Innovation》青年编委及《iRadiology》青年编委等。

  邮箱:zjhjn820@163.com


  (此版发布日期:2024年2月20日)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