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专业是秦振庭教授早在1951年创建的国内最早的儿科亚专业,开启了临床医学专业化发展的先河,秦教授主编了全国第一部《儿科学》,成为以后新生儿专业发展的根基。自上世纪70年代后,以宋琳琳教授为首的新生儿专业学术带头人,紧随国际新生儿医学的发展,很快引入呼吸支持治疗、蓝光治疗、换血治疗等先进治疗方法,挽救了大量呼吸衰竭患儿,大大地减少了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新生儿后遗症,自1985年始建立了高危新生儿出院后随访制度,为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和高危儿的综合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居于国内新生儿医学的前列。新生儿神经系统重症的精准诊疗及研究在本专业的医疗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于1984年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新生儿颅脑超声检查,几乎与发达国家同步,建立了高危新生儿颅脑超声筛查制度,2000年着手研究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超声影像特点,2002年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2002年应用三维超声(3D US)技术,研究了新生儿脑额叶发育规律。于2002年开始至今,每年举办“新生儿颅脑超声技术”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学习班,参加学习的学员覆盖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包括澳门特别行政区。2005年出版了专著《新生儿颅脑超声诊断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颅脑超声对围产期脑损伤和脑发育评价的应用研究”获得2005年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在新生儿脑功能的评价、转化与推广应用方面,与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协作关系,走出了一条医工结合、科研成果转化、服务临床、贡献于社会的科学研究之路。自1994年始,本专业与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联合,在全国首先研究了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NIRS)对新生儿脑组织氧的检测。在二十余年的研究历程中,从光学检测原理入手,到实验室样机研制,2003年首台国产检测仪(TSAH-100型近红外组织血氧参数无损检测仪)问世,经不断研发优化,现第五代产品已走向市场。2007年本专业牵头组织了全国9家三级医院参加的“新生儿正常与疾病状态下脑组织氧检测” 的多中心研究,其成果成为全国推广应用时的参考依据。清华大学与本专业于2004年共同完成了 “生物组织中血氧等参数的红外无损检测及应用”的科研项目,并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鉴定(鉴字教NF2004第023号),鉴定意见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专业“围产期脑损伤发病机理研究—缺氧对脑细胞生物氧化、脑氧合的影响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课题获北京市2000年科技进步二等奖,专著《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在新生儿的应用》一书即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新生儿专业组自2006年开始再次与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联手进行了aEEG技术与临床应用研究。在我科进行的aEEG检测结果总结发表在国际儿科学顶级期刊“Pediatrics”上。期刊主编和审稿人一致认为该文“对aEEG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研究成果将成为国际儿科脑功能监护领域的重要参考文献”。新生儿aEEG研究和应用的奠基人Hellstrom-Westa称此工作为“aEEG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在推广应用方面率先在全国举办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学习班,出版《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专著,“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新生儿脑发育及脑损伤评价的应用研究”获得2018年北京市医学科技三等奖,2019年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牵头撰写新生儿领域三份全国专家共识。基于对新生儿神经系统疾病诊疗经验的总结,发表专著《新生儿神经病学》。